鄭明典29日時曾在臉書發文提到,根據當時的氣象資料顯示出現一點點「負北極振盪」的訊號,應持追蹤。今鄭明典又於臉書發文表示,持續追蹤負北極振盪,預報趨勢持續,預估影響時間落在1月中。
鄭明典也分析負北極振盪主要冷空氣外流路徑,同時貼出一張圖片說明。鄭明典說,此圖是由北極上空望下看的示意圖,太平洋在上,大西洋在下,北美洲在左,歐亞大陸在右。
氣候上,冬季洋面溫度高,所以大西洋和太平洋北端容易有暖空氣入侵北極圈,在氣壓場上顯示的就是「脊場」(紅色箭頭)伸入北極圈。負北極振盪的啟動就是上述兩支脊場或其中之一異常偏強,更「深入」北極圈內,冷空氣外流路徑便和這脊場有關。
鄭明典表示,第一條冷空氣路徑來自阿拉斯加脊場的增強(上方紅色箭頭),脊場東側的北風將冷空氣帶往北美洲中緯度地區;第二條冷空氣路徑來自格陵蘭脊場的增強(下方紅色箭頭),這脊場東側的北風將冷空氣帶往西北歐。
最後,鄭明典解釋,第二條路徑的冷空氣和大西洋上的暖空氣遭遇,會有強烈溫帶氣旋發展,溫帶氣旋東側的南風將暖空氣往歐洲內陸傳送,這邊會有第三道脊場建立,但因為這是高度變動的脊場,所以在這張平均示意圖中看不到脊場,這個動態變化的脊場建立,便會將冷空氣往東亞地區傳送,這是第三條主要冷空氣的路徑。貼文引起網友討論,「霸王寒流要來了?」「不知道溫度會多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