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熊讚到綠電 勇於接受挑戰的精神
提到唐亞聖,許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台北世大運的吉祥物「熊讚」。當時在公部門服務的他,面對許多人視為「額外負擔」的吉祥物經營任務,二話不說就跳了進去。「大家不想做的時候,我覺得我們就跳進去做。」這句話透露出他勇於接受挑戰的性格。

「我覺得最大的收穫就是把一件事情從零到一做好、做完。」唐亞聖回憶當初經營熊讚的經驗時,特別強調從無到有的過程。他將熊讚從無人知曉到世大運後家喻戶曉的過程,描述為「刻骨銘心的從無到有」。這個經驗,也成為他日後在雲豹能源大家庭成長的重要養分。
36歲那年,已在公部門站穩腳步的唐亞聖,做出了讓許多人驚訝的決定,離開公職,進入民間企業,但放棄「鐵飯碗」的決定並非一時衝動。他進一步分析自己這個行為有遠因和近因,遠因是從未在外面工作過,不知道民間部門的型態,想試試看自己能否勝任;近因是自身做事講求效率和速度,但在公家部門裡,因為要考慮的層面很多,講究程序在速度上難免顧此失彼。
加入雲豹能源 不能讓人失望的火焰
當被問到為何加入雲豹能源時,他提起與3位創辦人面試的經歷。在對談中,領導階層產業趨勢概念、公司開明制度,以及他在面試中感受到的被肯定,都是他決定加入雲豹能源的關鍵因素。「當時有個想法,如果我加入,不能讓面試官失望。這個不能失望的火焰一直燒到現在,」唐亞聖表示,他想把天能打造成一個戰士團隊,員工都是能各司其職、有共同目標、自發自律的戰士。

「天能綠電成立時,就如同從一片荒漠開始,我們慢慢一點一點打造,有成員加入,做客戶經營和服務,慢慢建起堡壘。」唐亞聖表示,這過程就如同他最愛一首歌〈Warrior〉(戰士),歌詞中提到的「We are the warriors that build this town from dust」(我們就是以塵土來建造一座城鎮的人),特別能體現天能綠電的發展過程。
業務擴展 從綠電交易到永續解決方案
天能綠電最初的核心業務是綠電交易,如今已擴展到永續和減碳解決方案。唐亞聖表示,買綠電的用戶主要是要減碳,用電行為是最直接又最大的碳排,買綠電後可以直接減少最大的碳排量。
為服務客戶,天能綠電也開始提供憑證交易、碳權交易和永續顧問服務。客戶主要包括半導體業者、科技業和金融業等有減碳需求的企業。無論是大型還是中小企業,天能綠電都願意服務,而目前營收和交易量上仍以大型企業占比較多。

唐亞聖特別提到,天能綠電已開始與國際大廠合作,幫助他們的供應鏈導入綠電。「單家企業來洽談與聯合很大量來洽談,交易條件會不同。」他表示,這只是開始,未來會有更多供應鏈一起合作。
迎向興櫃 全方位挑戰與蛻變
從去年決定讓天能綠電邁向興櫃市場,唐亞聖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個人方面,我必須從業務導向的主管轉變,開始去學習法務、內控稽核、財務等領域;對外方面,要對更多人負責,包括母公司、股東、投資人、主管機關和社會大眾。」
展望未來,唐亞聖的目標清晰:「從深度來講,我們希望成為穩居第一名的售電業;從廣度來說,希望為客戶帶來更多服務和減碳方針,不僅在台灣市場,未來也可能拓展到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