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5 11:12 臺北時間

一個刑務官的告白 執行死刑30年後「至今還會想起犯人的臉」

mm-logo
國際
日本前刑務官回憶生涯執行死刑的過往。(pexels提供)
日本前刑務官回憶生涯執行死刑的過往。(pexels提供)
男童剴剴之死,讓台灣社會再度對死刑存廢和執行事宜進行對話,而日本雖然自2022年7月後未再執行死刑,不過相關議題也一再被討論。有位70多歲的前刑務官提出了有別於加害者及受害者以外,第三方的行刑過程和情緒轉折,他表示自己支持死刑,但執法過程並不愉快,「每天早上我都會替家中的佛壇換水,合掌的時候,曾經面對過的死刑犯臉孔,就會重新浮現在我腦海裡。」
根據《47NEWS》報導,一名長年任職於東部拘置所、現年70多歲的前刑務官回憶,自己曾在1990年代參與過一次多人死刑的執行,而除了少數高層外,一般刑務官一生只會參與一次死刑執行。
當天早上他才被告知任務,包含他在內的5名刑務官將一同執行,他主要負責「掛繩」,就是將繩子套在死刑犯的脖子上,並按順序處決死刑犯,繩結必須綁在死刑犯的頸側,不能綁在頸後,可減輕對方的痛苦,「我下定決心不讓自己出醜,並沒有發抖。」他解釋,刑務官也會學習應對死刑犯暴力反應的方法,但是據他所知,從未有人掙扎。
除了親自執行死刑,他平常還會負責「引渡」,就是告知死刑犯「處遇部長找你」,再將對方從牢房帶出,送往刑場。
對於自己的工作經歷,前刑務官表示,自己早就知道,只要在拘置所工作,這就是必經之路,沒有拒絕的權利,「我可以理性面對,也贊成死刑制度」,不過在實際執行過死刑後,他感受到相當不愉快,自己也說不上來原因,時至今日,他仍會在家中替佛壇更換清水時,一一想起曾經見過的死刑犯的臉龐。
根據《共同通信》報導,法務省矯正局前局長大橋哲指出,負責執行的刑務官是以一種「神聖儀式」的態度完成任務,藉此封閉內心情感。他說這無關乎當事人對死刑制度的贊成或反對,身為刑務官,只要制度存在,就必須忠實執行,不過大橋哲也坦言:「這不是任何職員會主動想去做的工作。」
更新時間|2025.05.25 11:12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