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親子劇《燈怪》籌備近兩年,原本預定4月26、27日在台北兩廳院藝文廣場免費戶外演出,卻因北部鋒面影響、天候不佳遺憾宣布延期。今天雖因為颱風接近,演出前下起大雨,民眾不畏雨勢仍不斷入場,準備的雨衣被索取一空,演出中雨勢忽大忽小,卻無人離場。紙風車準備的3000支螢光棒隨著音樂、戲劇情節變換顏色,當瓜族陷入危機、燈燈國王逼近,全場觀眾齊揮手中螢光棒,燈光瞬間轉為紅色,現場化為一片劇中世界,觀眾與角色一同對抗困境,臨場感十足,場景非常壯觀。


《燈怪》是客委會及紙風車劇團共同打造既時尚又創新的客家親子劇,用童趣的寓言故事,傳達客家文化敬天惜物、尊重自然的「永續」精神。本劇最吸睛的重量級演員「燈燈國王」一出場便吸引全場觀眾目光,身高8公尺、身長11公尺、肩寬4.5公尺的「燈燈國王」隨著劇情現身,在觀眾席前後遊走,自帶發光的身體,搭配3D動畫背景與聲光效果,讓孩子想像中的巨獸活起來。這尊巨獸由五千多個機械零件手工組成,結合氣壓、燈光與聲音系統,是紙風車繼《雨馬》後再度挑戰戶外大型偶劇製作的代表作。


除了燈怪國王,此次《燈怪》設計15隻又萌又呆的可愛「瓜族」與「燈族」人偶,每個「瓜族」身上都帶著客家圖騰的刺繡。故事中,瓜族之間相互幫忙、象徵著敬天惜福的客家精神;每個「燈怪」身體自帶燈光,照亮自己也守護瓜族,猶如早年客家人與自然萬物共好共生的生活態度,紙風車透過創新的寓言童話,生動地呈現故事不可預期的轉折以及客家母親的堅強和勇敢,期待以創新的戲劇表現讓客家也能很童趣與時尚。此次導演由紙風車劇團藝術總監李永豐擔綱,團隊並延續過去創作脈絡,透過跨界融合,讓孩子在故事中主動認識語言、感受文化。
明(7/20)日晚上七點還有一場演出,免費入場、自由入座;為服務無法蒞臨現場的觀眾,同步在客家電視台臉書FB以及Youtube線上直播,讓未能到場的觀眾同步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