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1日),眾所關注的美國對等關稅正式曝光,川普沒寄信,也沒發推文,而是由白宮發布行政命令。原先各界期待,台灣能比照日韓課徵15%,但沒想到一開獎,白宮將台灣歸類為貿易關係未達互惠標準對象,列入20%調整後關稅國,與越南、斯里蘭卡並列,雖然數字較4月解放日公布的32%低,卻高於已與美國達成協議的日、韓二大對手。
封面故事/川普20%稅率重壓台灣 台美關稅解套等待台積電救援

「關稅帝君」美國總統川普出手,20%的對等關稅稅率嚇傻了台灣,雖然總統賴清德第一時間澄清,這只是「暫時性稅率」,雙方還有談判空間。本刊調查,這次台灣與美談判失利,最終關鍵還是在於護國神山台積電,不能立刻在投資英特爾及再度擴大赴美投資上做出承諾。「對台積電董座魏哲家來說,接下來美方的232條款,才是重中之重,有上一次1,650億美元的前車之鑑,與川普談判還是得慢慢來。」資深科技業者提醒。
協議仍難產 半導體卡關
美國總統川普20%對台稅率一出手,台灣股匯市立刻雙殺,台股一度重挫370點,台積電也大跌20元,新台幣匯率更貶破30元大關。上午11點,總統賴清德出面開記者會,強調:「美方對台20%關稅僅為『暫時性稅率』,只要後續達成協議,可望再調降稅率。」就在總統談話結束,台股在國安基金進場護盤下跌幅收斂,終場仍下挫108.14點。

一早起床看到20%的關稅數字,讓許多出口業企業主昏了頭。「搞那麼久,還是比日、韓高,甚至比泰國、印尼的19%高,實在不妙。除了多5%的關稅,近期匯率已先升值了10%,等於15%的差距,台灣產業會很辛苦。」大型集團高層搖著頭說。「20%雖是暫時性,但是後續補考還要看台灣有什麼籌碼跟美國談,差5%傷害很大。」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更直白地說。
第一時間接受本刊訪問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緩頰說,這是短期的影響,畢竟日本、韓國也曾拿到25%的下下籤高關稅。但是幾個禮拜後,日本、韓國關稅又被降成15%。台灣也可以比照參考。「畢竟川普是『關稅帝君』,總是要拜一拜,才會顯靈。」他說。

過去4個月,行政院經貿談判小組,在副院長鄭麗君帶隊下,與美方進行了4輪實體磋商、多次線上談判。就在日、韓、歐盟都與美方達成關稅協議,台灣在壓線最後一刻被公布的成績為何還是不及格?
童子賢認為,極有可能是台灣不肯爽快讓步承諾進口美國汽車、牛豬內臟、稻米等農產品。還有川普很在意的美國製造重返,可能對投資金額獅子大開口,甚至是要求拿台灣半導體技術去挽救美國半導體業,這些都讓川普未能滿意,因此端出20%關稅來施壓。
川普二條件 全看魏哲家
誠如童子賢所言,本刊調查,這次台灣與美談判卡關的最大關鍵,其實就在於護國神山—台積電。「自始至終半導體,尤其是台積電,就是川普最在意的!」一位科技業大老不諱言地說。「台灣能否開出讓川普滿意的條件,還是要看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

去年台灣對美國貿易逆差739億美元,比起日本的685億美元和韓國的660億美元更高,也讓政府與美談判更為困難,美方一直對台施壓希望台積電能做更多事。「日前傳出川普要求台積電要入股英特爾49%,甚至再投資美國4千億美元,這對魏哲家來說,都是不可能馬上答應的事。」一位上市櫃大老闆搖著頭說。
尤其川普最想要的2個條件,都不是政府能夠決定的,因為國發基金持有台積電的股份僅有6.38%,魏哲家才是有權力決定台積電要不要幫英特爾,以及擴大赴美投資的關鍵人物。

據了解,從4月川普掀起關稅海嘯以來,賴總統多次邀集產業大咖赴官邸會商,希望官民合作,讓關稅衝擊能降至最低。面對強勢的川普,政府曾多次拜託赴美設廠的大廠相助,一度由經貿辦出手,邀集業者以揪團的方式,給美方一個投資大禮。「沒想到,AIT(美國在台協會)直接表示,赴美投資就由美方直接談就好,無需台灣官方協助,讓原本想助一臂之力的業者們,也幫不上忙。」知情人士說。

這次台灣被課了20%的暫時稅率,代表川普仍不滿台灣提出的條件。據彭博社等外媒報導,美方要求台灣的投資規模需比照日本與韓國,台灣才有資格享受15%稅率,而二國承諾投資美國的金額,分別是5,500億美元和3,500億美元。

談判留籌碼 喬出好待遇
「台積電赴美投資1,650億美元,早就送出去了。川普這次要的自然更多。不管是農業、汽車還是保健食品,這些就算台灣全讓了,再加上買石油、天然氣、飛機跟軍火,也比不上貿易逆差最大的半導體與資通訊。」資深科技業者分析。「川普最在意的就是美中對抗,掌握半導體與AI技術才是重中之重,赴美設廠只是開始,美方終究要掌握關鍵技術在自己手裡。」

再過1到2個禮拜,美國就要宣布對半導體以及相關產品課徵關稅的232條款調查結果。「半導體輸美占總出口比例僅5%,但顯示卡和伺服器不只是我國資通訊出口大宗,輸美占比又高達6、7成,萬一課稅,對台灣出口打擊會很大。」國泰世華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提醒。

對於232條款,業者們個個戰戰兢兢,因為「重點還不是稅率多少,而是台灣究竟要讓利讓到什麼程度,美國才會滿意?」不願具名的半導體業主管憂心說,「半導體關稅台商大部分可以轉嫁,川普最想要的是台積電把先進製程的技術全交出來,或要台積電挽救英特爾;第二,則是要台積電加碼投資4千億美元,如果答應,等於全部核心都送美國。」

對此,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香港聚芯資本管理合夥人陳慧明直言:「當然不可以接受。第一,歐盟也不過投資美國6千億美元,為何一家民營公司的前途要被政治搓掉?台積電是護國神山,要盡可能維持它的競爭力,是台灣安全的保障,想得長遠一點,川普的任期或許也不過就3年。」
問題是,台灣可單靠台積電就養活2千3百萬人嗎?「從國家的角度來看,就不一定這樣。」一家大型上市集團財務長說,「台積電員工約6萬人,整個半導體業員工才32萬人,與台灣製造業300萬人相比,讓出些台積電或半導體業的利益,可挽救300萬員工,換成是你,會怎麼決定?憑什麼台積電和半導體業賺美國那麼多的錢,高關稅苦果卻要其他人承擔?」

以目前的談判結果來看,台新新光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認為,「此次談判初步成功,大方向先談出來,然後跟後續半導體232條款包在一起談,不能一次把牌打光。」李鎮宇建議,「談判可以跑第一個,但重點是好好談,從專業上考量,談出好的deal,半導體關稅相對重要。現在第一階段對等關稅談判留有籌碼,接著和半導體一起談,談出『最惠國待遇』。」

衝擊傳產業 現況最不利
雖然台積電是接下來與美關稅談判的重中之重,但對於其他產業來說,馬上就要面臨苦日子了。尤其是毛利率低於20%,又無法轉嫁關稅的傳統產業。「台灣很多傳統產業的毛利率不到20%,未來是要怎麼生存下去?」資深傳產業老闆搖著頭說,「中國有龐大的內需市場可以支撐,台灣是完全要靠外銷,現在最大的外銷市場要對我們課徵比貿易競爭對手國更高的關稅,台灣的企業要怎麼因應?」
據林啓超觀察,目前公布20%對等關稅,並非針對全產業,而是聚焦於非電子產品的傳統產業,包含鋼鋁、水五金、汽車零組件等。以2025年出口美國總值預估1,500億美元計算,傳產占比約30%,相當於400億至500億美元。課徵20%關稅後,年衝擊金額可能高達70億至80億美元。「傳產業者還要面對中國供給過剩與價格壓力,以及近期匯率波動所帶來的匯兌風險。」他提醒。

大型電子業 影響較有限
儘管業界看法多認為20%的對等關稅不利台灣,部分業者仍抱持樂觀態度,以太陽能產業為例,聯合再生董事長洪傳獻認為,「企業是評估競爭力,太陽能產業銷美主要比較與東南亞的總關稅及製造成本與台灣的差異,由於東南亞的雙反稅率遠高於台灣,在對等關稅沒有很大的差異,對台灣是有利的。」
對大型電子業者來說,20%關稅目前似乎影響有限,像是宏碁就對本刊明確指出,對宏碁並無影響;近期積極赴美投資的緯創也表示,近年陸續全球產能布署,無論台灣、東南亞、美洲或歐洲皆可配合客戶需求,維持穩定營運。更不用說是鴻海這樣的超大型集團,早已採取「區域製造」模式進行生產配置,靈活調整產能以迎戰變局。

在半導體關稅出爐以前,政府仍須整合各界的意見,畢竟,究竟要犧牲一點台積電的利益照顧傳統產業龐大就業人口,還是要全力保護台積電,抵抗川普要求扶植競爭對手英特爾,並且擴大在美國投資半導體先進製程和供應鏈,都是非常困難的抉擇。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