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個月來,「凃俊光」3個字突然在國內半導體業爆紅。因為短短不到2個月時間,身為本土遊戲界一方之霸的他,竟成為國內2家半導體公司—揚智與台灣光罩的董事長。「市場都說我手中拿了一副爛牌,但我覺得這2家公司都是很有潛力的寶山,只是需要有人來改變他們。」7月底,在北市敦化南路大宇集團總部的會議室裡,西裝筆挺的大宇資訊(簡稱大宇資)集團董座凃俊光,面對本刊專訪的犀利提問,依舊不慌不忙。
財經焦點/遊戲囝仔跨界半導體 大宇資凃俊光:進軍主流產業才有未來

遊戲囝仔變身半導體新銳,這正是國內遊戲界一方之霸、大宇資訊(簡稱大宇資)董事長凃俊光的寫照。近2個月,凃俊光先後入主揚智、台灣光罩2家老牌半導體廠,不少人對此有「小孩玩大車」的質疑。凃俊光日前接受本刊專訪,暢談入主祕辛,「就是看到它的價值才會進來,不僅大宇資,光罩和揚智也是這樣,光罩本業沒問題,揚智則是台灣少數具有SOC(單晶片系統)技術的公司。」凃俊光笑著說:「千萬不要坐在寶山把自己餓死了!」


轉虧為盈 有經驗
6月底,老牌IC設計廠揚智改選,才剛入股沒多久的凃俊光就接下董座,16天後,曾掌控揚智多年的副董梁厚誼辭任,揚智正式進入大宇資時代。2天後,大宇資又參與只比護國神山台積電晚1年成立的台灣光罩私募案,成為持股2成的最大股東,8月初,凃俊光再接下光罩董座。「玩半導體不是玩遊戲,David(凃俊光)真的越玩越大。」一位資深科技業人士驚訝地說。

外界相當好奇,當年因喜歡玩遊戲,才買了虧損累累的大宇資,現在又出手進軍技術門檻超高的半導體業,凃俊光究竟在想什麼?「大宇資集團接下來如果要立根,脫離不了半導體!」凃俊光豪氣地說:「光罩和揚智剛好市值掉到夠低,又是台灣半導體製造關鍵產業,所以我們就鼓起勇氣接下來了。」
面對外界質疑2件投資是場豪賭,凃俊光並不以為然,他以過往經歷為例表示:「拿到爛牌我也不怕,像接手大宇資前,它就連虧11年,但從2014年我接手大宇資到現在,只有2年不賺錢。買合正(上櫃公司)和安瑞也都是虧損,安瑞接手前連虧6年,全達以前也是賠錢貨,但現在合正1年可賺2億到3億元,全達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也都獲利,安瑞上半年虧損大幅縮減,今年要賺錢也不是太大問題。」凃俊光一邊細數自己投資的公司盈虧狀態,一邊開玩笑地說。

談起投資2家自己全然不懂的半導體公司,凃俊光馬上正色地說:「其實揚智跟光罩的公司體質都不錯,但千萬不要坐在寶山上,讓自己給餓死。」根據他的觀察,揚智是國內少數具有開發ASIC(特殊應用晶片)的IC設計公司,「光在傳統機上盒晶片市場就有6成市占率,目前手中有數百個IP(智財權),這些都是寶。更別說台灣光罩是國內僅有的光罩公司,在美中對抗下,非中陣營要找光罩廠,不找我們要找誰?」凃俊光馬上就點出2家公司的優勢。

關稅海嘯 成契機
但遊戲業畢竟與半導體業相距甚遠,究竟是什麼機緣讓他有機會切入?「這就要感謝川普總統了!」凃俊光大笑著說。
原來,揚智去年7、8月就在市場尋找新投資人,今年初透過財務顧問找上凃俊光。他回憶:「當時有3組人馬參加,其中還有一家是建設公司,打算借殼上市,沒想到四月初,川大大(川普)一宣布(對等關稅)解放日,其他2組全都閃人,只剩大宇資一家。」

至於光罩,也同樣因關稅海嘯導致股價崩跌,當初子公司(如友縳投資)為鞏固經營權,持有母公司共16%的股票,反成為光罩業外大虧損的元凶,加上8月又有將到期的可轉債,投資人贖回的壓力暴增,不得不緊急增資。「光罩股價從最高峰的117元跌到剩30元附近,市值從2百多億元縮水到剩下不到100億元,就因為光罩手中缺現金,我們才有機會進來。」凃俊光邊笑邊解釋。
豪發獎金 留人才
但與半導體業的第一次接觸,真有那麼順利嗎?「怎麼可能,一接手就知道很多事情要解決。」凃俊光睜大眼、抽了口氣說。

才剛入主揚智,改選後為副董的前董座梁厚誼主動請辭董事,等於外界原本預期的共治局面,竟變為大宇資全面主導。「我從第一天進揚智開始,就是一連串的震撼,連虧6年,公司開了很多案子卻沒客戶,員工薪水又只有隔壁(聯發科)的一半,競爭力堪憂。」凃俊光直言,剛開始確實冒著冷汗接手。
但他實際觀察,「揚智在機上盒是僅次於博通的全球第2大,有輝煌的過去,只是現在充滿塵灰而已,如果要救,就要痛定思痛改變。」如同軟體業,人才依舊是IC設計業的根本,就在梁厚誼辭職後,凃俊光立刻對員工宣布發放3千萬元的留任獎金,啟動留才計畫。「我跟大家說,如果不改變,未來就只剩下穩定倒閉這條路,現在員工們都充滿期待,希望能夠轉型成功。」
問題是揚智連虧6年,虧損金額累計達31億元,去年還涉及Wi-Fi 6技術移轉給中國子公司寰宇智芯,並遭供應商提告,有那麼容易轉型嗎?

整頓轉型 斷捨離
面對本刊的犀利提問,凃俊光直球對決。「2個禮拜以前,投審會已經通過可把中國子公司股權買回來,所以技轉中國子公司的問題應可告一段落。」他毫無懼色地說。「我會重新檢視中國子公司,因為揚智去年大虧2.4億元,其中的2億元就是在中國虧掉的,現在深圳、珠海辦公室有一百多名員工,卻沒有產值,如果團隊可自主接案就沒問題,如果做不到,就要審慎考慮結束,只要中國子公司不賠錢,揚智要賺錢不會太難。」凃俊光井然有序地分析。

談到光罩,狀況就與揚智不同了。凃俊光找團隊評估後,發現光罩的問題不是出在本業,而是轉投資處理不當。「除了子公司友縳持有光罩股票大虧以外,另一家轉投資群豐科技連年虧損,6月並向法院聲請破產,也是拖累光罩的關鍵因素。只要把這些不賺錢的轉投資全處理掉,光罩就沒什麼大問題了。」本身就是數字控,常常處理投資問題的凃俊光笑著說。
成立於1988年的光罩,是工研院在台灣半導體發展史上,繼聯電和台積電後,切割出來獨立的第3家公司。「光罩的本業是沒有問題的!」凃俊光樂觀地說:「因為台灣的晶圓代工廠,除了台積電的先進製程外,許多成熟製程還是需要光罩,就算現在中國光罩業崛起,但美中對抗,非中國的晶圓廠在台灣就只能找我們,這就是台灣光罩的利基。」凃俊光更激勵員工,只要做得比日、美對手好,光罩絕對有機會。
遊戲股王 賭一把
也難怪,在入主光罩的第一時間,凃俊光就在臉書寫了一封800字的信函給光罩員工,強調入主光罩「不僅是一場投資或併購」,更承認自己雖非半導體背景出身,但被《造山者》電影啟發,希望為本土半導體自主貢獻一分力量,願意「賭一把。」
今年50歲的凃俊光,是個不折不扣的「台灣囝仔」。擁有紐約大學EMBA學位的他,畢業後在中國進入創投業,並曾擔任香港嘉禾電影集團副總裁,2014年入主大宇資訊,並擔任董事長。

大宇資在凃俊光入主後,股價從個位數飆漲,最高一度達到264.5元,關鍵在於他取得新浪網共同創辦人、前趨勢科技總裁姜豐年背後金援,憑藉過去在中國發展的背景,結合影視、遊戲和網路,將過去風靡全台的經典遊戲的IP包括《大富翁》《仙劍奇俠傳》和《軒轅劍》重新包裝上市,成功讓公司由虧轉盈,並一度成為遊戲軟體股王,凃俊光在40歲時,身價就高達36億元。

多角跨界 謀生機
然而,受中國遊戲業崛起衝擊,欠缺資源又無政策支持的台灣遊戲業也跟著走下坡,擅長找機會的凃俊光開始把目光轉向其他領域,尋找轉型的契機。「因為大宇資只有3億、4億元資本,只能投小型或微型公司,像是全達和合正。」他回憶說。

但隨著大宇資轉投資成績亮眼,甚至超過遊戲本業,他的觸角也越來越廣。「台灣對遊戲軟體業投入太少,產業注定會沒落。」凃俊光感嘆地說:「大宇資如果要成長,一定要跨入國家重點發展產業,像是合正就從印刷電路板廠,2023年併購取得輸配電器材廠三江電機,成功跨入能源產業,並在台灣強韌電網計畫中扮演重要角色。」
但大宇資與凃俊光能不斷多角跨界,成功的關鍵就在於信任專業經理人。「我確實不懂半導體,所以放手給專業經理人去做。」凃俊光笑著說:「揚智和光罩的員工,很多是擁有博士學位的專業人士,跟他們聊天的話題都很嚴肅,跟遊戲軟體產業很不一樣,董事長只要有眼光,能夠看準大宇資訊集團和合正應該轉型到國家重點發展產業的方向就好了。」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鏡週刊會員閱覽,未經鏡週刊授權,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等均不得引用、改寫、轉貼,以免訟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