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8 14:40 臺北時間

萬畝農舍良田起

mm-logo
時事
萬畝農舍良田起
2000 年,政府為了因應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可能帶來的衝擊,打出「富麗農村」口號,希望台灣轉型為大面積整合耕種,修正了新版《農業發展條例》,開放農地自由買放,同時特許農民在農地上興建農舍。17 年過去,農地價格漲了,我們的農業卻持續積弱、耕種面積減少,而我們的農村,除了「種」出越來越多鐵皮工廠和壯麗的農舍外,卻沒有因此變得富麗。
根據《農業發展條例》第 18 條相關規定,農舍只有農民能蓋,但政府可沒有限制「買農舍」的人必須是農民,導致近年來大量農民在興建農舍後,把這樣另類的「農產品」賣給一般人。一般人並不具備農業專業,加上過去政府對「農地農用」的把關並不嚴格,相輔相成下,就造成「農舍住宅化、農地建地化」的局面。
宜蘭農民陳章楠感嘆,從台北跑到宜蘭購買、興建農舍的人們,「十有八九」沒有保持農地農用,還將「台北的生活標準」帶進農村,要求農民不准噴灑農藥、不要太早發動農機,加上農舍會遮蔽農田必要的日照,還將生活廢水排進農業區中,早已對農村與農業造成實質影響。
不只對農舍抱存疑慮的人們有此感嘆,即便是支持農民興建、買賣農舍的老農,也對農地沒有農用的狀況有所抱怨。宜蘭老農葉慶文就指出,農地買賣與農舍興建是法律賦予農民的權利,外界不應該因為許多農舍「蓋得漂亮」就指責農民,「重點是沒有農地農用。所以政府執行力一定要拿出來,一切照法令落實管理,就不會有現在這些問題。所以問題出在政府瀆職,不是農舍怎麼蓋。」
換言之,雖然《農發條例》在開放興建農舍之初,就已明文要求「不影響農業生產」和「維持農地農用」必須是前提,然而如今從現況來看,這個「前提」早已消失……
面對多年來爭論不休的農舍爭議,《鏡傳媒》決定從數據出發,分別從農委會公布的農地現況盤查結果出發,配合內政部實價登錄資訊,以及政府每年核可的農舍使用執照佐證,想和大家詳實地探究,宜蘭的農舍,到底失控到什麼程度。
調查發現,宜蘭縣已經從普遍認知的「農業大縣」,搖身一變成為「農舍蓋最多」,同時也是「買賣最多」、「違規最多」、「佔用農地最多」的「農舍發現」。此外,透過交易資訊還可發現,農舍市場最主要的賣方,竟然是所謂的「老農」。這一切,到底是怎麼了?
欲知完整調查和獨家數據分析,請繼續閱讀《萬畝農舍良田起》專題。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