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7 06:13 臺北時間

【不是你心太硬(下)】面對人道災難 如何抗拒無力感?

mm-logo
時事
這世界常漠視大規模暴行,以及人道災難,原來是「心理麻痺」的機制作祟。圖為2015年10月間,敘利亞難民冒著生命危機,從土耳其搭乘充氣筏抵達希臘。(東方IC)
這世界常漠視大規模暴行,以及人道災難,原來是「心理麻痺」的機制作祟。圖為2015年10月間,敘利亞難民冒著生命危機,從土耳其搭乘充氣筏抵達希臘。(東方IC)
除了「心理麻痺」,俄勒岡大學心理系教授斯拉維克解釋,還有其他兩個因素,會阻擋人們對危機的反應,抑制同情心。
其一,是一種謬誤的無力感,覺得無論做什麼都起不了作用。我們覺得還有很多人我們幫不了,這會帶來很糟糕的感覺,這種負面的感覺還會掠奪因幫助人賦予我們的正面能量。
斯拉維克教授曾經做了個實驗,觀察餵飽一名挨餓孩童的募款行動。同樣的孩子照片,對兩群人募款,唯一差別在於另一群的宣傳海報上,女童照片旁附上統計數據。結果,附了數據的募款金額竟然減半。
人們不行動了,因為覺得自己微薄的力量毫無作用,改變不了大局。
另一場實驗顯示,兩個難民營,一個收容了25萬人,另一個收容了1.1萬人,若同樣能拯救4500人,人們卻更樂意對那個只收容了1.1萬的難民營伸出援手。
斯拉維克強調,我們必須對抗那種虛假的無力感:即使只是零碎的解決方案,也能拯救性命!
其二,是影響人們做決定的「突出效應」(prominence effect)。當人們在兩種行動方案中做抉擇時,會習於選出那個比較容易自我辯護的方案。例如,美國的政治人物也看到難民的艱難處境,但他們選擇不讓難民入境,除非可以確保恐怖份子沒有一起混入。
雖然關注人道災難很重要,但對這些政治人物來說,保護國土安全更振振有詞,容易自我辯護。
這些心理機制,遏止了我們的同情心,但斯拉維克教授認為,這不表示旁觀他人巨大的痛苦而毫無所為是對的。我們必須更理性、更審慎地思考藏在數據下的真實面貌,透過仔細的思考、分析我們的道義責任,來設計法律和程序,而非以我們的直覺為基準。好比所得稅,不可能依賴個人的感覺來決定該應繳納多少稅金,而必須經過一套分析程序。
如果人性會不由自主貶低人命,那麼,如果我們讓機器來導引人類對恐怖危機的反應,會不會反而更能做出正確判斷呢?
當然,這可能屬於科幻小說的範疇,對此,斯拉維克回答,既然我們的直覺可能會引導我們做出錯誤的事,或許人工道德沒那麼糟,我們或許能打造出比人類更具有道義的機器人。
參考來源: A psychologist explains the hard limits of human compassion(Vox)
Psychic Numbing and Mass Atrocity (Paul Slovic)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