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費短缺限制 16個工作天全部拍完
對於不收分文的演出,曾志偉解釋是因為劇本好,「好劇本不見得有好角色,好角色不見得有好劇本,這個機會很難得。」就為了這難得的機會,他決定接演《一念無明》。
「我常講為這個行業做一點事情,像是幫助新導演,是以前我希望有人可以幫我一把。這次香港政府規定找別人投資也不行,就是要在2百萬港幣內執行完畢。如果我掏1百萬港幣投資都不行,所以我演出就不能拿片酬。」最後曾志偉入圍了最佳男配角,堪稱有先見之明。
受限於經費短缺,《一念無明》的拍攝只能用捉襟見肘來形容,導演黃進記得必須在16個工作天全部拍完,連多一個小時都不允許。但也因為時間的緊蹙,讓演員的表現也截然不同,「比如說余文樂要應付的表演層次是很寬的,要在很短的時間、做很大的轉變,壓縮得很緊。這不僅對演員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對他來說也是考驗自己的修為。」黃進覺得種種極端的條件,讓演員拍戲時造成重重難關,他深感抱歉,「但看到他們的演出,也讓我很自豪,這也許就是本片戲味的所在。」
歷練豐富、勇於嘗試 演員表現驚人
編劇陳楚珩則說,經費的限制,很多相關的細節沒有辦法在銀幕上呈現,「因為劇本上本來是有的,但是一開始籌備拍片時,有很多場戲都先刪除了。因為沒有經費,沒辦法拍。」
看過《一念無明》的觀眾,都會驚訝熟悉的余文樂與曾志偉,有著截然不同的演出,非常好奇到底是怎麼辦到的?黃進說這要歸功於他們都是歷練豐富的演員,「不能說我教他們什麼,而是比較能夠嘗試去發掘他們少見的其他面相表現。」
在拍攝現場,曾志偉很少會干預拍攝團隊做任何嘗試,反而聆聽他們討論所需要的表演是什麼,進而發掘表演的可能性。「至於余文樂是在多年表演中,累積了很多的能量與材料,只是沒有好的機會可以表現,恰好本片給他一個機會,讓他累積到的能量可以釋放出來。」
藉底層小人物 看見社會價值觀僵化
《一念無明》透過觀察香港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呈現了東方之珠的具體而微的生活點滴。編劇陳楚珩認為,以往香港電影無論主角是哪個職業,住家都是很寬大的,「但我想真實呈現香港人真正居住的空間,在香港有一個角落是這樣的『劏房』。」
而觀眾透過余文樂所飾演的角色,也可以看到社會價值觀的僵化,陳楚珩說:「成功的唯一定義就是『你要賺錢』,讀書是為了賺錢,做什麼都是為了賺錢;如果沒有在事業上賺大錢,就是魯蛇。大家都往社會設定的方向走,每個人都想成為社會要你完成的菁英,卻沒去思考自己需要的是什麼的。」
曾以短片《三月六日》入圍金馬獎最佳短片,首度執導長片《一念無明》又入圍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黃進說光是入圍就很榮幸,「我希望演員們可以得獎,能跟大家一起出席我就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