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計時碼錶與一般碼錶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多出了一組專門的獨立計時輪系,而如何隨意的將這一組計時輪系與原本的主輪系離合,且不影響到兩個輪系的穩定性?這就是要見真功夫的地方了,所以這也是考驗各大品牌打造計時碼錶功力的重點之一。而基本來說,目前計時碼錶的離合機制可以簡單的分為三種,分別是導柱輪離合機制,槓桿凸輪離合機制,以及垂直離合機制。
導柱輪離合機制(Column-Wheel)
是最早被發明的離合機制,其外觀上最明顯的特徵在於一個造型複雜,有數個平均開口的柱狀齒輪,基本上導柱輪離合機制最大的特色與優勢在於其離合過程的平順度非常高,當啟動、停止與歸零時不會因為齒輪切入不平順而產生計時秒針震動,甚至讓秒針無法歸零或是掉針的情況發生,操作手感也非常的好,所以普遍使用在比較高階的計時碼錶上面,但製作起來比較費時費工,所以某些品牌甚至會將導柱輪離合機制特別強調出來,如施以藍鋼處理等,除了增加工藝價值之外,也增加了一些把玩時的樂趣。
槓桿凸輪離合機制(Lever-Cam)
是目前最多計時碼錶所採用的離合機制,其當初被發明出來的理由之一,是因為導柱輪離合機制的構造實在是太複雜不適合大量生產,成本自然也居高不下。槓桿凸輪離合機制主要是由數片薄鋼片與心型凸輪組合而成,薄鋼片可以衝壓製造,心型凸輪則比導柱輪容易製造的多,所以之後會成為市場主流也不足為奇。槓桿凸輪離合機制的優勢與特點在於製作成本較低,適合大量生產,而且穩定度與耐用度出乎意料的高!據說當年NASA捨採用導柱輪離合機制的Cal.321機芯,選擇使用槓桿凸輪離合機制的Cal.861機芯作為登月錶所用的機芯就是如此。而槓桿離合機制的缺點為離合時的質感較粗糙,震動較大,操作按把時也需要更大的壓力,同時由於可以大量生產,所以其「工藝」價值會較低些,但合宜的價格與不需要特別的照顧,特別適合入門者與注重實用價值的愛錶人。
垂直離合機制(Vertical Clutch)
以上所提的兩種離合機制基本上都是所謂的「水平移動」的離合機制,好處是構造較簡單,壞處則是由於離合機構的接觸面積較大,所以離合時的震動與摩擦都不小,甚至會造成秒針晃動,而在1969年由日系的SEIKO所發表的垂直離合機制則很大部分的解決了這樣的問題。同樣具有導柱輪的設計,垂直離合機制的好處除了更為細膩的離合過程與操作手感之外,也更適合長時間開啟計時碼錶功能(導柱輪離合機制則較不適合),所以可以算是計時碼錶離合機制的最理想設計,但壞處則是其由於垂直離合機構的構造非常的複雜與緊緻,不壞則已,一壞就是要整組換掉要花大錢的!
在某年的Basel錶展上,LONGINES的總裁Mr. Walter von Känel跟宅編問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你平常有在用計時碼錶嗎?我想應該沒有。所以我認為計時碼錶所代表的已經是一種工藝的價值了!」基本上他講的有沒有錯,畢竟目前以隨便一個電子錶,甚至是手機來說,都可以輕易的做到1/100秒精度的計時精度,而會讓全球愛錶人士對計時碼錶如此癡狂的理由,除了那充滿機能美的面盤配置之外,可以親手操控時間的那種樂趣,想必也是計時碼錶吸引人之處吧!對啦,Mr. Walter von Känel的問題我是這樣回答他的:「有啊!泡麵和煮菜的時候很好用呢!」然後我永遠忘不了他哈哈大笑的可愛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