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0 06:09 臺北時間

預知死亡演算法問世 是改善醫療還是破壞倫理?

mm-logo
Video
預知死亡演算法問世 是改善醫療還是破壞倫理?
醫療專家經常感嘆,健保制度入不敷出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但每年約有四分之一、相當於1,500億美元的的醫療支出,用來醫治已無治癒希望的末期病患。問題是,事先區別哪些病患可以放棄治療,是一件非常困難而且充滿爭議的事。最近有一家醫療照護機構宣稱,他們做到了!
Aspire Health是一家提供醫療照護的新創公司,他們宣稱研發了一套演算法,可以診斷出存活期在1年之內的病人,他們提供這群病患居家緩和療護,可以免除頻繁進出急診和醫院病房的辛勞,改善生活品質,同時可以省下高昂的醫療費。
「這套演算法可以分辨哪些病人只能存活1個星期、6個星期或者1年,」Aspire創辦人之一,也是前參議院多數黨領袖佛斯特(William Frist)表示,這些數據可以用來告訴健保公司,「這些病患將使用多少醫療資源,而我們可以選擇其他照護方式,花費更少,而且病人滿意度更高。」
這家公司最近獲得谷歌創投(Google Ventures)投資3,200萬美元,已經有19個州2萬名參加聯邦醫療健保優惠計畫的病患,採用他們的服務,估計每名患者可以為健保節省8,000到12,000美元的醫療費用。
緩和療護的重點在於舒緩症狀,例如容易被忽視的疼痛與呼吸困難。與安寧照護不同的是,接受緩和療護並非停止治療,也無須放棄例如化療一類有效的療法。雖然治療如果既痛苦,又無法延長生命,很多人確實會放棄。
全國緩和醫療研究中心指出,根據提供緩和療護的醫院統計,每位病患平均可節省7,000美元的費用,而如果病患接受居家緩和療護,由於不需回診,每個月還可以多省下2,000美元。
許多醫療專家願意跟Aspire合作,主要因為緩和醫療需求龐大,只要病人不是被迫放棄治療就好。紐約西奈山醫院緩和療護中心主任梅爾(Diane E.Meier)便認為,Aspire的服務填補了醫院與安寧照護的缺口,主流醫療體系也應該建立相關類似的機制。
Aspire搜集醫療保險索賠申請、特定疾病診斷如充血性心臟衰竭、癌症末期或頻繁住院紀錄等資料,來辨別目標病患;公司的臨床醫療人員也會諮詢病患的家庭醫生,評估是否適合接受緩和醫療。
這樣的作法不免引起疑慮和爭議。紐約大學醫療倫理專家質疑,私人商業機構未經許可,便潛入患者病例及諮詢醫生,形同侵犯個人隱私。也有人批評這套演算法,乾脆叫死亡倒數計時器,,而無論是政府或任何商業機構,介入個人生命末期的決定,都讓人感覺不舒服。Aspire則是辯解說,他們只是與聯邦醫保針對患者的醫療照護分工合作,所使用的資料都符合相關規範。
Aspire在接觸病患時,不會提到「存活期限」或「緩和療護」這類字眼。公司執行長史密斯(Brad Smith)說,「我們協助病患瞭解自己的病情,說明我們要做什麼,而不是貼標籤。」整套服務還包括到府評估患者的身體、情緒及神智狀態,護理人員與社工定期訪查,以及24小時待命的護理師,病患無需額外付費。
約有15%的病人拒絕這項服務,理由是已經有居家照護,或覺得自己不需要。加入方案的病人,很多對自己病情心裡有數,甚至會要求醫護人員:「我只有四個月可活了-別告訴我的孩子。」
緩和療護的另一個重點,是病患「個人的照護目標」,包括想要與不想要哪些治療,要不要去醫院等。一名護士強調,不去醫院不表示放棄,她舉一位64歲的肺癌病患為例,她同時患有多發性硬化症、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疼痛,但想要繼續接受化療,醫護人員會每個月來家裡幫她調整藥量、控制疼痛和嘔吐、幫助她呼吸順暢一點,直到病患轉入安寧照護,最後在家中過世。
83歲的艾斯沃老先生,是一名長年心臟病患,他很喜歡Aspire的護士兩週來看他一次,但是他沒法接受電腦程式告訴他明年大限即將來到。「從2003年以來,他們就一直告訴我只剩兩年可以活!」
首圖來源:Aspire Health
參考資料:Wall Street Journal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1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