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是台灣OTT產業元年,有91.3%網民曾使用行動上網(TWNIC 2016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其中有三成付費使用合法OTT,顯示台灣OTT商機潛力龐大。
市場調查預估,2018年全球OTT產值將衝破1,311億美元,目前仍處於野蠻混戰局面的台灣OTT市場,除了中國愛奇藝、美國 NETFLIX、法國 Daily Motion、韓國LINE TV ,還有台灣本地平台LiTV 、酷瞧、 CatchPlay、三立的Vidol及三大電信公司的影音平台等,還不包括以直播為主的 OTT。未來得勝關鍵,將取決於是否能與當地影視產業融合成功,做出優質的內容。
歐盟去年還為此公布新法,提議規範NETFLIX及亞馬遜旗下OTT必須有20%歐盟自製內容,就連境內電視廣播業者也要撥出20%的營收投資、製作在地原創作品,促進產業發展。
愛奇藝買了超過300部的台灣電影、戲劇與綜藝節目,今年將投資新台幣4千萬元的自製台劇,預計明年上架。
不過,2016年3月正式開台的愛奇藝台灣站決定在台投資,並依循《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陸資可投資的「資訊服務業(包含串流影音)」申請子公司,卻頻頻吃癟。文化部媒體公關組長張祐瑄代鄭麗君部長重申:「中國大陸採邊境封鎖,台灣平台無法在中國大陸收看。就文化交流而言,我們希望能秉持對等互惠的原則,這也是目前我們不能接受愛奇藝在台設立公司的重要原因。」
問題是,中國不只對台灣網路採邊境封鎖,LINE、NETFLIX、Facebook 、YouTube等被封鎖的不勝枚舉。且相對美國NETFLIX 2015年11月在台設子公司後,目前上線的台灣內容只有11部電影、26部戲劇,被打槍的愛奇藝則買了超過300部的台灣電影、戲劇與綜藝節目,今年將投資新台幣四千萬元的自製台劇預計明年上架。最有趣的是,就算政府不允許愛奇藝設子公司,民眾仍可上網付費收看愛奇藝台灣站;若設立台灣子公司,愛奇藝還可依法繳稅,民眾也投訴有門。
「我們提供的服務項目跟NETFLIX一樣,為何他們是電子資訊供應服務業,我們就是媒體?」 ——愛奇藝台灣站總經理楊鳴
愛奇藝台灣站總經理楊鳴接受本刊專訪強調,政府對愛奇藝的最大疑慮在於認為愛奇藝是媒體、而非資訊服務業,「我們提供的服務項目跟NETFLIX一樣,為何NETFLIX可登記為電子資訊供應服務業,我們就是媒體?」唯一不同在於愛奇藝是陸資,但依循《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陸資可投資串流影音,從法律上來看,愛奇藝也是合法申請。
若無法落地,愛奇藝台灣站仍然可收付費會員,「雖然愛奇藝台灣站子公司目前無法成立,但絕不逃漏稅,至今收取的每一筆會員費,都交由范立達的代理公司『歐娣娣娛樂』開立發票,未來政府若許可成立子公司,也會依法納稅、提供會員更立即的服務,有好無壞。」
楊鳴進一步指出,姑且不論愛奇藝的落地問題,政府若有心經營台灣OTT市場,首要之務是打擊盜版、盜鏈(盜版網路連結)才是當務之急。資策會研究報告指出,台灣人最喜愛的前三名OTT平台分別為LINE TV(40%)、愛奇藝(38.8%)與Hami電視(19.5%),卻有超過16%的用戶「只使用盜版平台」。
楊鳴透露,目前台灣OTT業者抓盜版都只能靠自己,「只能不斷發律師函自行維權,但盜版網站拿掉第一集後,第二集又再上,所有程序又再重覆一次,過程辛苦又繁瑣。」他直言台灣盜版猖獗,「政府只要拿出解決方案,台灣影視產業就能有光明未來,影視產值會立刻加倍成長。之前KKTV(台灣本地OTT業者)曾說,政府能好好抓盜版,台灣就能出1,000部《麻醉風暴2》(該劇總製作費6,500萬元),完全正確!」
盜版充斥的台灣OTT市場,開拓起來很辛苦,但愛奇藝台灣站與最大的競爭對手KKTV,仍吸引約250萬及100萬的VIP付費會員。與其他行業不同,影響OTT用戶忠誠度的關鍵,在於「優質內容」,因應歐盟、加拿大、英國陸續要求OTT平台提高在地化自製劇比例的趨勢,能否成功融入在地影視產業,成為全世界OTT業者決勝。
楊鳴重申,愛奇藝台灣站已與台灣製作團隊、演員等合作自製戲,「預計2018年就會以網路規格推出48分鐘、12為一季的自製戲,接下來會推出第2、3季,類似美劇的規格。」更會全力配合政府提高節目自製率、振興台灣影視產業的政策,一齊把數位匯流的內容市場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