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25 13:23 臺北時間

【泰有事】新創席捲東南亞 曼谷台商領袖營大談創業創新

mm-logo
時事
泰國外商總會主席康樹德。
泰國外商總會主席康樹德。
有個2、30萬可以先做個App,有個百來萬不妨去當地註冊公司,再不然,有好點子也可以試著找創投(VC)或天使投資...。中國從2015年喊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股風潮也在近幾年席捲東南亞,不僅當地青年,企業紛紛投入,更是吸引許多海外投資人,與新創團隊,希望能分搶東協經濟共同體(AEC)的龐大商機。
台灣經濟部投資事業處和亞洲台商總會首次在曼谷舉辦台商研習營,現場除邀請相關單位,例如KPMG,提供稅務與投資建議外,也邀請在地長年經營的台商,與台灣來的新創隊伍交流,找出在泰國的潛在機會,以及可能面臨的風險與挑戰。
標竿企業之一的泰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秉二,便分享自己早期進出口新鮮榴槤,到現在以乾燥榴槤為主要產品的轉型經驗。他表示,連傳統的製造與進出口貿易產業,都得抓住市場趨勢,隨時調整營運策略,更別說近年快速興起的新創團隊,大部份仰賴網路與科技,更應該關注消費端的需求,在改變中不斷發掘商機。
而居住泰國超過30年的康樹德,也以自己擔任外商總會主席的經驗,勉勵有志南向發展的台灣年輕人,由於東南亞是塊各方看好的市場,「這裏最不缺的就是資金,但欠缺好的想法與可長期經營的策略。」康樹德說,一窩蜂來創業的人很多,但不見得人人都能站穩腳跟,立足泰國,很多抱著幾百萬來的年輕人,兩三年資本燒完了,也只能黯然退出。「有很多時候是心態的問題,沒有想好自己的專長與接合在地的需要,一味的把其他地方,例如台灣,的成功經驗複製過來,泰國的消費大眾不見得買單。」
不僅前輩們的建議,現場也有不少台灣來的新創團隊,分別簡介自己的事業,包含專辦會展的「思辨藝術策展公司」,主打媒合東南亞中文人才的「首創國際資訊」,效仿Tutor ABC但已線上中文教學為服務的「必有鄰智庫」,以及已在台北成立公司,推出線上時尚美容資訊分享平台的「Style Up」等,也都有進軍泰國的企圖,希望能藉由類似的活動,探勘當地市場,並尋找適合的投資人。
「台灣的新創力量確實不錯,但老實說,很多概念都是兩三年前矽谷就已經在談的,現在才在做不能算新,但或許比較符合東南亞當下的發展。」一位參與活動的朋友,不願具名的A,分享他自己過去在美國求學和在舊金山Uber實習時的觀察。「而且,由於網路科技普及,相對門檻較低,絕大多數的新創都會跟app掛鉤,想辦法透過平台或系統,希望快速進入市場,」A補充道,「但這也相對的容易讓其他業者複製,且消費者很容易喜新厭舊...普遍來說,科技相關的新創壽命通常只有3-5年,在東南亞競爭激烈之下恐怕會更短。」
與會貴賓與講者合照。
創新的話題炒得火熱,我們看到很多「目前」「好像」成功的案例,但往往背後都有段辛苦的付出。席間聽聞不少創業者談到,台灣政府雖力推新南向,相關單位也常常提供協助,但有時仍會面臨官僚作業的效率低落,以及跟著政策風向辦事的情況。
舉例來說,一位年輕的女性創業家,Style Up創辦人Irene Sung便抱怨從兩年以前便一直試著跟各部會申請海外創業基金,多半沒得到什麼好臉色,甚至在某場簡報中,她正推銷著自己團隊的科技產品,但現場委員清一色平均年齡超過60歲,聽到打瞌睡不說,簡報後的提問也完全風馬牛不相及...讓人十分氣餒。
而直到最近,鑑於政府新南向政策火熱,當初求助碰壁的那些「政府機構」,反而紛紛主動找上門來,表示可以提供補助,希望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赴海外創業...「這根本是想拿我當業績吧...而且最後也才給個幾十萬...人家新加坡政府給的是幾百萬,而且是美金,」Irene笑笑地說,她的公司已經在新加坡註冊,這趟參加完曼谷的活動後,馬上要飛往新加坡跟投資人洽談,未來,她仍會持續推動台灣的業務,但考慮把「總部」設在新加坡,專攻東協市場,台灣則是當成次要市場來經營。
其實在台灣的年輕人中,絕對不缺好的想法與勇於闖蕩的勇氣,而政府也的確很努力在提供各種幫助,雖然很多時候,台灣的政府機構與大型銀行很像,僅對主流倡導或政策明示的議題,諸如機器人,生技醫療,VR,工業4.0這類的創業,才比較有興趣投入資金,讓年輕團隊去操作,否則,官方管道的資源一般不好獲得。「而一般VC和天使創投的錢,雖然豐裕,但有時也會有風險,在創業之初得謹慎評估 。」來自台灣,曾在北京創投界打滾多年的Kevin,閒聊時表示,「你看很多爛點子居然能夠拿到首輪,A輪幾百萬幾千萬,根本不是看好那個新創企劃,而是剛好搭上某些話題與熱潮,進而希望吸引更大的魚兒上鉤(可能是幾個億的B輪,C輪投資),然後,立刻拿走一部分「利潤」,再把資金轉往其他短期project繼續炒作...」。
但無論如何,東南亞無論在市場飽和度和熱錢,都尚處於適合讓新創萌芽的階段。以泰國為例,泰國政府投資促進委員會(BOI),也祭出一系列獎勵條款,諸如稅務減免,快速簽證,以及設立各地的co-working space等,給予便捷的創業與投資環境,相信只要有好的計劃,正確與堅持的心態,無需太龐大的資本,東南亞可以是個值得探索的地方。
闖蕩海外,須從多方管道尋求資源,切莫完全依靠政府政策,聽完台上政府部門的宣導,Kevin補充說,「如果你有能力,計畫又夠優秀,長遠的盈利模式也很完整,那幹嘛不去跟美,日或者中資提案?有本事跟其他國家的投資人搬錢呀。」

Jack Huang

成長於台北,求學於倫敦,居住於曼谷,目前任職聯合國,協助維和部隊工作。熱愛旅行、觀察以及紀錄所聞。

更新時間|2023.09.12 14:23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