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2 06:54 臺北時間

【泰國性平觀察】包容不等於放任 保守無知禍害更大--泰國給台灣的啟示

mm-logo
時事
這名6歲的泰國小男孩從小就顯露強烈的女性氣質,他的媽媽不以為意:「讓他隨心所欲,過他自己想過的人生。」
這名6歲的泰國小男孩從小就顯露強烈的女性氣質,他的媽媽不以為意:「讓他隨心所欲,過他自己想過的人生。」
前陣子有寫過一篇討論泰國對於「性」議題的開放與包容,屬亞洲地區難得具有進步思想的國家之一。不過也不少人質疑,對於性別議題的開放與包容,是否導致較高的性傳染疾病(STD)、敗壞的社會風氣,以及造成其他的社會問題。
泰國或許有上述的問題,但問題是否由於「對性的包容與開放」而導致,其實並不宜以簡單的邏輯去定論;換個角度想,也可以是因為社會對於性議題的開放,所以讓人們更不忌諱去定期篩檢,進而讓衛生單位能夠掌握充分資訊。
反觀保守的社會,「帳面上」的數據看似沒問題,但因為普遍對性傳染疾病的敵視與偏見,反而才是讓STD的問題無法立即獲得控制。再者,「包容與接納」不等同「鼓勵或慫恿」,前者在對於不同的性別傾向、性別認同給予尊重,並在社會與法律的基礎上,一視同仁;而後者則可以被理解為有意識地去「改變」其他人的想法與行為,例如說讓一個異性戀因接受了外在資訊而轉變成同性戀,或者反之。
「我們為什麼不能公開一點、包容一點,去正視彼此的不同,去接受所謂的同性戀、變性人、特殊興癖好者...不危害他人的情況下,讓大家各自行使各自的權利,社會上越是不將之視為禁忌,在很多方面都有好處的不是嗎?例如傳染病防治、避免騙婚之類...這方面我覺得泰國比台灣進步多了,」一位長期投身LGBTI+運動,目前就讀倫敦政經學院,同時也在撰寫有關亞太地區性傳染病防治政策論文的碩士生表示。
撇除掉少部分極度保守派與宗教激進者,還有那些純粹反對、自己也說不出個理由的頑劣份子,相信大部份理性的反對人士,對於「性」相關議題的疑慮,會從比較實際的層面去考量。例如同志婚姻中的撫養問題,法制上的變更與社會成本,STD的擴散與防治,或者跨性別,性開放等議題等對教育和孩童身心的影響...。若能多從這些方面去深入探討,絕對是件好事。而所謂的「開放」與「包容」,便是希望讓社會能夠正視這個一直都存在的議題,好好的討論,尋求共識與解決方案,而非一概將其貼上負面標籤。畢竟,追求平權本身就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方式,舉凡越是噤聲與打壓,只會讓那股力量更加旺盛。
「你別看泰國很開放,但究竟是個佛教國家,保守團體仍占有一定的比例。例如說,性產業其實在泰國不是合法的,但政府睜隻眼閉隻眼,民眾也沒太大反彈。且有趣的是,多數泰國人會覺得,喜歡與否是每個人的偏好,但你不可以用自己的偏好去強加在別人身上,所以,如果在曼谷街上隨機抽樣調查,肯定會遇到對性議題非常保守的人,但再問下去是否會挺身反對性產業或LGBTI+族群,大部份的泰國人最多就聳聳肩,表示那是別人的自由,自己就算不贊成,但也該給予尊重,」我跟泰國同志權益促進組織OUT BKK執行長Paul聊到該話題,他如此表示。
而也因為整體社會風氣較開放,在STD傳染與防治方面,泰國算是亞洲地區的領先國家之一。透過聯合國HIV規劃署,和政府部門的配合,泰國是亞洲第一個完全杜絕母子垂直感染的國家,同時在「預防性投藥」,「匿名篩檢」,「HIV投藥與管控」方面,做得十分出色,加上很大部份的民眾對STD清楚認知,醫療體系也能提供低價且及時的診斷,不少藥物因為政府補助的關係變得便宜且容易取得,「這些都是長年的努力,以及拜泰國社會風氣開放的關係,」任職於聯合國HIV規劃署(UN HIV)的荷蘭人Sam,在一場論壇中這麼表示。
不僅如此,他也豪不避諱地分享了自己是HIV帶原者的事,年近50的他,體魄強健,談笑風生,過去的如何他輕描淡寫帶過,但卻很認真地告訴現場與會者,HIV不是什麼不名譽的事,也不是什麼高死亡率的疾病,只要接受治療,注意性行為的安全措施,HIV並不會發展成AIDS。就如同糖尿病,高血壓之類的慢性病,好好調養便是,不用刻意畏懼。
「很多人會分不清HIV和愛滋病(AIDS)的差別,前者是指體內帶有HIV病毒,而後者則是指病毒將身體機能破壞到某一程度後,免疫系統受損,進而無法抵禦其他環境中的病毒,到了末期,才被稱為AIDS,」Sam仔細解釋,「而受HIV感染者若能夠及早發現,並開始定期服用藥物,他跟任何一種慢性病一樣,並不需要特別緊張,當然,生活作息與預期壽命,都與常人無異」,「甚至因為發現的早,而又怕死,所以HIV帶原者往往更注意自己的飲食,作息與身體狀況,活得比一般人健康的多,」Sam補充道。
同時,他也分享了一些最新的調查數據,泰國看似因為性開放而導致性相關疾病個案也多,但你若比較固定時期的年增率,其實泰國的表現並不差。況且,當社會風氣開放,讓多數有需要的人可以勇於尋求幫助,因此推高了登記的個案。反觀較為保守的國家,看起來登記在案的STD患者較少,但實際存在於社會各個角落的帶原者,恐怕才是防治的漏洞。另外,根據一項全球統計,確診為HIV帶原者之中,不到20%屬於同性間性行為傳染,其他的主要來自性工作者(包含異性戀與LGBTI+),針頭注射,母體感染,異性間性行為...。
「再說,泰國政府的政策是凡有需要,即給予諮詢與治療。故不少外籍人士,憑護照亦可做篩檢,到醫院拿處方簽,同樣也可以領取治療藥物。故所謂登記在案的STD人數,並不能全算在泰國人頭上」,一位出席論壇的來賓,也分享了他的觀察。
其實,思想的保守並沒有關係,但若能包容差異,並願意開啟對話,相信對社會進步與和諧有所幫助。從現實層面來說,當性議題不再是禁忌,越來越多人能夠掌握相關知識,便更能懂得自保,更能知道必要時刻,該如何尋求幫助。
比起對性議題的開放可能造成的成本,無知與恐懼,以及衍生出的歧視、憎恨與漠視,才更容易造成難以預料的社會問題。

作者簡介:Jack Huang

成長於台北,求學於倫敦,居住於曼谷,目前任職聯合國,協助維和部隊工作。熱愛旅行、觀察以及紀錄所聞。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4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