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有創作《看見台灣II》的動機,齊柏林說當初帶著《看見台灣》到30幾個國家放映,過程中得到很多靈感:「以前我當公務員沒有常常出國的機會,不知道台灣以外的世界長怎麼樣。後來看到之後,發現台灣很多地方做的比先進國家好,當然也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好,想要把這些分享大家。」因此續集的拍攝計畫,會鎖定西太平洋,日本、中國大陸、馬來西亞、紐西蘭等地,與台灣環境做對照,描述台灣的前世與今生:「在《看見台灣》曾對垃圾現象提出看法,現在海洋垃圾的問題非常嚴重。所以會針對台灣高山森林、節能減碳等議題做論述,想告訴台灣觀眾,台灣島嶼如何從板塊運動浮現出來,台灣先民曾去哪些地方。」
擔任《看見台灣》一片旁白的吳念真導演,也分享當初受邀的動機,「當初《看見台灣》找我配音,我還想,『我這種講國語的方式適合嗎?』」而且導演齊柏林還非常緊張票房究竟會如何,吳念真便安慰他說:「如果票房沒有超過六千萬,代表台灣人不關心這塊土地。」最後證明了,如果用善念做善事,事情都會成功。只是吳念真也不忘他的擔憂,「可是當他跑來說要拍《看見台灣II》,我想說:『死定了!』要花更多時間,更多更多的錢!」
既然需要更多的錢,就少不了贊助單位,幾個贊助單位都提到當年與齊柏林討論《看見台灣》的過程。緯創基金會執行長周文玲說,第一次見面只看了《看見台灣》的兩分鐘的片段,用30分鐘跟董事長報告後,就決定贊助,也很高興最後可以成功,不只讓觀眾耐心看完紀錄片,也帶動了後續生態議題的紀錄片出現。現在繼續贊助《看見台灣II》,目的在於氣候變遷的變化非常快,可能短短5年內就會有很多的影響:「還能給後代子孫看到現在的景象嗎?」
台達基金會執行長郭姍姍提到,最早與齊柏林碰面後,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告訴她:「我們不能害齊柏林丟了工作。」所以贊助他拍片。沒想到過了不久,齊柏林就辭去公務員的職務,認真投入《看見台灣》的攝製,「所以毅然決然要幫忙。」富邦文教基金會高級顧問楊順美則說,第一次遇到齊柏林時,還說怎麼那麼晚才來找我們?她認為大家在經歷過上週的暴雨氣候,對於氣候變遷的情況要有更多的認識,透過《看見台灣II》來瞭解周遭國家有什麼樣的變化。
對於《看見台灣II》的開拍,齊柏林都自嘲說當然有壓力,「壓力大到我家烏龜都會上頭版!」由於計畫要去不同的地區空中拍攝,而每一個國家對空中攝影的限制與規定都不同,導致他在過去一年的前置作業時間,都要想辦法針對不同的規定應變。這次也會深入海底,拍下海洋垃圾危機的嚴重性,齊柏林也向專精海底攝影的高手求助。
最後齊柏林揭曉預計在這次拍攝計畫啟用,6K解析度、五軸陀螺穩定儀攝影機。「當初拍《看見台灣》傻傻的,有機器進來就直接啟用了,也不知道要舉辦開鏡儀式。」由於攝影器材重達近50公斤,吊掛在飛機前端時,都會影響重心、讓飛行員操作飛機時都小心翼翼,「所以每次飛行員問我體重多少,都要據實以報。」《看見台灣II》全片預計以4K以上的高規格,帶給觀眾更逼真的感受。而針對喜歡《看見台灣》民眾,這次也推出「滿天星星.看見台灣」的禮盒,讓大家可以用小額贊助的方式,一起完成《看見台灣II》,贊助人的大名都會出現在片尾的感謝名單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