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是個甚麼概念?大學畢業5年,就快30而立,如果是白領族,多半還在努力爬或剛爬上小主管,但許多搖滾天王或是流行天后在這個年紀卻早已大紅大紫,跨入了生涯天險。
超脫主唱Kurt Cobain在1991年推出Nevermind專輯,其中單曲Smells Like Teen Spirit一夕爆紅,把樂團推升到世代代言人的偶像地位。但Cobain對突如其來的名氣卻極不能適應,總覺得音樂理念遭到曲解,加上健康、感情等問題,終於在1994年與世訣別。當年,Cobain只有27歲。
Cobain離世前,她的母親對他吼:你別給我去加入那個愚蠢的俱樂部。他媽口中所謂的「愚蠢的俱樂部」,指的是在Cobain之前,曾有吉米‧漢醉克斯、賈普林、吉姆‧莫瑞森等知名樂手,都說巧不巧地過不了27歲這一關。Cobain他媽這一吼,經媒體轉述,立刻在樂壇流傳開來,從此,「27俱樂部」這個詞,就如暗黑版搖滾名人堂一般,佔據了樂迷心中神秘難解,卻又敬畏無比的一塊角落。
爵士天后艾美懷絲2011年酒精中毒告別人世,眾人掐指一算,不多不少,27歲,不難想像「27俱樂部」的陰影再度張牙舞爪,躍上樂迷意識前端的震驚和疑惑:如果27歲真的是優秀音樂人的大限,那到底,問題是出在哪裡?
英國一群研究人員2011年做了一項調查,找出過去40年1500名演藝人員的身家資料,再對照同時代年輕人的平均壽命。結果發現無論在美國還是歐洲,流行樂手英年早逝的比例確實都高出其他行業的人,而且死因常與藥物或酒精相關。
酒精和毒品,在一般人印象裡,始終都與搖滾樂和流行音樂有著共生共存的關係。台前台後的情緒起伏,粉絲來去的大起大落,加上環境誘惑,都使得酗酒和嗑藥如幽靈般,不斷糾纏著音樂人。除此之外,非常弔詭的是,許多樂手崎嶇的童年,在點燃創作爆發力的同時,也驅使著這些樂手落入藥物麻醉的陷阱。
傳記作家Howard Sounes在《27歲俱樂部》一書中,列出50位早逝歌手和音樂家,並指出這些人似乎都有童年不快樂的共通點。成長時期的情感創傷讓Cobain和漢醉克斯的音樂赤裸而真實,但在音樂外的真實人生裡,卻又埋下了難以跨越的地雷區。
事實上,所謂的「27俱樂部」,正確來說應該稱之為「英年俱樂部」。英國那份調查列出了一長串清單,全都是在20幾歲或30幾歲就提早到天堂駐唱的知名藝人。至於帶走他們的到底是酒精?毒品?還是天妒英才?每個樂迷的心裡,恐怕都有一個自己偏愛的答案。
資料來源:Mic, Rolling St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