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橫濱市開設「Diablo Art」工作室的資深刺青師Aki,素以將ACG角色刺在身上的「宅刺青」而聞名海內外。不僅台灣的媒體曾加以報導,不少國際觀光客也專程拜訪他的工作室,為自己的旅行留下「宅刺青」這個特殊的紀念品。
已有二十多年資歷的Aki本身就熱愛動漫,便在2010年開始接受「宅刺青」的訂單。「宅刺青」這個名稱大約也是在2010年以後開始流行起來,在這之前也有「痛刺青」這種說法,不過, 「從某種意義來講,所有刺青都很『痛』的說!」Aki笑著說道。
而且,不只在日本,美國、墨西哥等國家也有不少提供「宅刺青」的刺青師。其中更不乏作品精湛,在Instagram上贏得了20萬以上追隨者的高手。「宅刺青」的風潮,或許能成為讓社會大眾接受刺青文化的契機。
讓社會更能接受刺青
然而,日本社會對於刺青的抵制依舊是一股阻力。自2005年起於東京都內舉辦的國際刺青大會「King of Tattoo」,在今年四月為十二年的歷史畫下了句點。這個集會聚集了眾多愛好者,並曾多次舉辦刺青競賽,但主辦單位卻無法保證一定找得到場地舉行。
去年,在沉重的危機感之下,日本的刺青師與愛好者向國會聯合提出了陳情,要求政府進一步制定規範刺青師的法令,使之更明確、合理。日本刺青業界也有自己獨有的許可與登錄制度,但政府制定相關法令的腳步,卻是相當緩慢。
創立了多黨籍議員聯盟的日本民進黨議員鹿明博眾便清楚表示:「許多議員也因為『可能會被誤認為和幫派份子勾結』而猶豫是否該簽署,因此制定刺青相關法令相當困難。」
根據關東律師會聯合會2014年的調查結果(答案可複選),民眾對於刺青的第一眼印象還是以「不舒服」最多,佔了51.5%;接著則是「可怕」,佔了36.6%。顯然畏懼刺青的人還是占多數。
不過,對於刺青的反彈也隨年齡層而有所差異。「絕對不允許」「如果硬要選的話,我會說不允許」等頑強抵抗的回答,在六十歲世代中高達70.5%,但在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當中僅佔38.5%。在後者當中,已有將近四成(38%)看到刺青會聯想到「藝術、祭典、時尚」,和以往「雕龍畫鳳的不良份子」的刻板印象大不相同。
對於日本刺青文化頗具造詣,並在去年出版專書探討相關議題的人類學家山本芳美(曾任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指出:「受到60~70年代流行的極道電影影響,日本人的刻板印象中往往把刺青與黑幫畫上等號。隨著室內浴室在日本一般住家中普及起來,人們前往傳統日式澡堂泡澡機會變少,也更難親眼見到刺青,也是日本厭惡刺青的人增加的一大因素。」
以她的觀點,時下流行的「宅刺青」清楚呈現出「當代的刺青文化,饑渴地廣泛吸收多種多樣的文化要素。」身在業界的Aki也說:「刺青乃是需要高超技藝的藝術。若是能藉由『宅刺青』改變大眾認為刺青『很可怕』的印象,那可有趣了!」
刺青是一門嚴肅的藝術
在日本,刺青師得先取得醫師執照才能開業。刺青師無照為顧客刺青而被舉發的風波,也接連不斷地在社會盪起漣漪。刺青師增田太輝便因此在2015年9月遭到取締,並被課以三十萬日幣的罰鍰。「刺青創作對我而言就是人生,我活下去的動力。我相信法律能還我作為一個堂堂正正的刺青師的人生。」他8月4日在大阪地方法院的公審中如此申訴。裁判結果將於本月27日發表。
刺青對於個人美觀與經濟也有風險。日本仍不少人囿於社會觀感,以結婚與就職為由,動手術除去刺青,有人因此留下醒目的傷疤,或著得支付高昂手術費。 那麼,如果「宅刺青」只是一時流行,一但流行風潮褪去――乃至於厭倦刺在身上的角色了,那該怎麼辦?
Aki認為,絕大多數顧客都是經過慎重考慮才刺上「宅刺青」的,並沒有單單只是一窩蜂、趕流行的顧客上門。他們身上的刺青背後都有一段故事:既有熱愛某動畫、某角色入骨的動畫迷,也有專業級的電玩玩家,想將自己在遊戲中經常使用的角色刺在身上。
Aki也很能欣賞傳統「雕龍畫鳳」刺青圖樣之美,並樂見「宅刺青」有朝一日,成為刺青文化的「新傳統」。他說, 「從外國的角度來看,日本的動漫真的很厲害,如果不是這樣,怎麼可能在全世界都那麼熱門。日本輸出自己的文化而帶動了經濟。提到日本的藝術,便不能不提『侘.寂』之美,現在若再加上「萌.可愛」,那不是很棒嗎?」
「日本的刺青文化在海外廣受好評。刺青被當成『犯罪者的烙印』已成過去。刺青是表現自我個性的方式,是種身體藝術。而其中,『宅刺青』從ACG作品的主配角、壞人,乃至於機器人,題材相當廣泛。我認為『宅刺青』實在是潛力無限。」 儘管社會大環境依舊嚴峻,Aki對於「宅刺青」的將來仍樂觀以對。
資料來源: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withnews、Nico Nico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