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面上,安倍經濟學三箭齊發,成績亮眼,但仔細研究數據,核心通膨率維持在0.7%,仍然遠低於日本央行設下的目標,而8月份的勞工實質薪資更比去年同期下滑了0.1%。通縮未改善,民眾薪水上不來,安倍念茲在茲的消費正循環難以啟動,貨幣寬鬆效果便大打折扣。
而其中最矛盾的一個現象,是外勞引入。
「如果勞動成本上揚,企業就不得不想設法提高生產力,」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分析師Takuya Hoshino表示:「但加速外勞引進卻會拖慢薪資上揚的步調。」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日本外勞人數在去年首度突破百萬人,光是從2012到2016年就增加了40萬人。外勞中,中國人占1/3,是日本外勞最主要的來源國。越南和尼泊爾則分居2、3位,比例為15%和5%。
雖然安倍政府提出的經濟政策也涵蓋了外勞引進,以因應造成勞動力缺口的人口老化問題,但當局的政策著重於白領,目的在吸引外國專業人才與高階主管進駐,根本無助於解決日本服務業極度缺工的問題。雖然安倍不止一次重申不希望低薪外勞大量湧入日本國內,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服務業的低薪本勞看不上眼,便利超商和餐廳只好不斷引入外勞,填補空缺。
以日本法定基本薪資來說,本國勞工覺得太低,卻足足是越南最低薪資的21倍,尼泊爾的12倍,以及中國的3倍。雖然日本政府並未正式核准低階外勞引進,但企業仍不停鑽法律漏洞,找語言學校的留學生來打工,或是透過實習制度招募員工。部分外籍學生幾乎不上課,根本就是來賺日幣的情事,時有所聞。
為了擴大聘用外勞,日本全家便利商店在語言學校舉辦聘僱說明會,Lawson更直接殺到越南當地,開辦職前訓練所,教導未來的員工如何招呼客人和操作收銀機。東京都內許多超商櫃台後面一張張的外勞面孔,已逐漸成為常態。
外勞解決了日本勞力不足的問題,卻又拖累了薪資成長的速度。隨著東南亞外勞人數不斷增加,過去假裝低薪外勞不存在的安倍政府,遲早必須正面處理,做出取捨,明訂清楚的外勞政策。
資料來源:WSJ, The Asahi Shimb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