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只在臉上畫生殖器,還用電蚊拍電奶頭、吃貓尿泡的咖啡,長得像大學生的中年人,行為卻像國中生。他這天的午餐是豬腳便當,一說起吃,他就回到成年人的樣子了,從便當的配菜講到白飯,貌不驚人的便當菜也被他說得活色生香。「我爸是開工廠做生意,吃飯是一種社交,我高中時,他就突然把菜單丟給我,要我幫大家點菜…。」
他要觀察客人的口味偏好,還要注意食材時節和餐廳招牌菜色,說菜、懂菜就這樣慢慢訓練出來。前一秒還在談吃大便企劃,後一秒在食物和菜單裡,他成了一個世故的大人。
呱吉有幾個不同的名字,意味不同的人生階段。他本名邱威傑,念建中時即加入劇團,在校成績好,高三卻蹺課被退學,之後考上輔大廣告,一樣蹺課被退學,最後,轉學考到台大人類學系:「我媽很可憐,每次我都在挑戰她的忍耐限度。」家人只求他順利畢業,做什麼都無所謂了。一直到30歲之前,他把時間都用在劇場上,靠翻譯打工過活,不必太顧慮明天,他和女友可以毫無計畫到國外流浪,流浪到沒錢了,才打電話回台灣求家裡寄錢。
他的青春期好像無限期延續,不斷以「嚇大人」為樂:「以前我們在小劇場演戲,有些性愛的動作,當時文化局長龍應台被嚇到中途離場,邊走還邊唸:我為什麼要來看這種戲?」
30歲那年,他參加了建中同學會,看著昔日的同學成為律師、會計師,正常典範的人生向他招手:「我當時想我也沒那麼差吧?我不相信我認真的話,成就會比同學差。」同學會後,他認真找工作,最後進了遊戲業,成了正常上班族。
10年之間,邱威傑成了「南宮博士」,他在網路發表各種遊戲產業的觀察,經營的部落格是當時台灣前50大的流量。「當上班族對我不是難事,如果我願意做下去,之後的日子可以過得很穩定,有不錯的頭銜和收入。」40歲那年,他決定創業,「我對每任老闆的很多做法都不是很贊同,創業是想證明自己對網路的看法是對的。」
於是,他開公司、拍影片、經營youtube頻道:「人家看到路上有洞就會閃,我從小看到路上有洞、有積水,我就會去踩。」30歲之前,他是文青想當吉普賽人;40歲之前,他成功扮演了「死布爾喬亞」;40歲之後,他拉住青春的尾巴,想看看自己還能有什麼可能。
創業後,他成了網路上的「呱吉」,時而扮傻,時而裝弱,這些都是精密計算過的:「經營頻道一開始最難的是,人家為什麼要來看你?一定要你的題材夠特別。」喝貓屎咖啡、電奶頭、開低級玩笑都是手段:「台灣的網路內容很少針對成年男性,這是我最早對自己頻道的定位。」而台灣的成年男性都有種沒有完全長大的尷尬感,這也是呱吉的寫照。
問他是不是抗拒長大,他只呵呵笑了幾聲回應。呱吉有一系列的的影片「孤獨的美食廢人」,用感傷的語調說食物,反顯出他成人的一面。好比有一集談童年以為長大是可以無限量抱著一大桶冰淇淋吃不停,沒想到長大之後,卻是為了健康的理由,逼不得己要練習吃難吃(但健康)的食物。
在網路上,他可以幼稚得理直氣壯。不過,畢竟年紀大了,公司員工全是20多歲的年輕人,他的幼稚有時顯得不夠徹底,公司員工提過各種吃大便的企畫,最終都被他擋下。
嘻笑怒罵都是節目效果,專屬呱吉的中年老闆憂慮則是:「今年公司現金短缺,為了跑銀行、借錢,壓力真的很大,有時會怕這次萬一不成功。」40歲才創業,如果失敗了,要回職場,年紀過了,好的職缺也都沒了,最後只能逐漸往下流動:「我在路上,看到老人,就會想自己老了,怎麼辦?人生只要連續做了幾個錯誤決定,你就會流落到龍山寺的街頭了。」
那該怎麼辦呢?就像到餐廳點菜:「你要想好再叫服務生過來,如果你還沒想好,服務生就走過來了,那你也要裝得胸有成竹,問他,你們最近有什麼推薦的菜?不要把內心的疑問顯露出來。」所謂長大,並不是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是懂得如何面對無能為力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