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來好萊塢影業經歷不少衝擊:從國際票房市場消長、個人品牌意識抬頭、經紀公司權力鬥爭、片廠體系瓦解到網路科技推波助瀾,改寫娛樂產業遊戲規則,變化越來越快、越猛,但都沒有2017年因社媒展現顛覆性力量來得震撼。身處議題震央的好萊塢,「Life is stranger than fiction」,現成戲劇材料擺著,難怪好萊塢銀幕裡外都能歷久不衰。
當年決定申請進入好萊塢外籍記者協會,主要是為爭取更多採訪機會。我1995年派駐美國,剛好碰上台灣導演李安首部執導英語片《理性與感性》大受肯定,隨後在美國穩定發展;同時期,動作明星成龍也捲土重來,在好萊塢大展身手,以《尖峰時刻》在美國奠下票房基礎,縮短好萊塢和華人觀眾的距離。這兩位「先驅」的好萊塢經驗,成為大中華市場打開後連結國際的觸媒。
從華人角度觀察好萊塢影業脈動,探索西方藝術行銷祕訣,後來證實是領先潮流。尤其網路媒體打破國界,影視跨國合作都得借用美國經驗。雖然我野心勃勃想探訪的人物角度奇多,然而當時境外媒體在好萊塢單打獨鬥,常不得其門而入。
套句好萊塢人常掛在嘴邊的「It's not WHAT you know, but WHO you know.」(本事不夠看,人脈才中用),因此加入專業協會,動員集體力量刻不容緩。我常形容入會前後在好萊塢採訪受到的待遇有「天壤之別」,好比《綠野仙蹤》裡捲進奇幻世界的桃樂絲,突然走入簾幕後的電影魔法世界,備受尊寵。當然隨權力而來的還有義務,每年金球獎頒獎典禮就是義務責任的呈現。
和一般外籍記者不同,好萊塢外籍記者協會成員不受限於片廠的「提名」制度,只要由美國MPAA分級,在美國上映的電影,協會成員都會受到邀請。當然啦,採訪提名制度其來有因,也是好萊塢電影行銷重要的一環。好萊塢片場透過提名過濾國際記者和媒體,有助其掌握電影在媒體呈現形象,創造話題,進一步有效幫助片商評估媒體效應和成果。
被提名記者通常要通過明星經紀人審核同意才能進行採訪, 顯示好萊塢掌控議題的機制。記者協會成員因為在好萊塢長年採訪,等同美國國內影評媒體;加上會員也是年度金球獎的評審,肩負金球獎25個大獎的提名和決選(14項電影獎和11項電視獎)。
金球獎已成國際影壇正字標記,一座金球獎從提名到得獎都可望增加名氣和身價,特別對於沒有7位數廣告預算的中小型影片而言,更能延長電影票房壽命,再加上「奧斯卡風向球」效應,影響力和擴散力年年提升,而每年初的頒獎典禮也有聚焦效果。
今年金球獎頒獎典禮由NBC夜間節目脫口秀主持人之一的塞斯邁爾斯(Seth Meyers)主持,並由NBC現場轉播,藉金球獎的能見度拉抬自家節目,典禮將在美國時間 1月7日下午5點(台北時間1月8日上午9點)開始頒獎。
2017年從一開始的族裔議題,到10月紐約時報爆出的好萊塢性侵醜聞,好萊塢女星將在今年金球獎上首先發難,揚言集體穿黑色禮服走上星光大道,延續抗議性侵議題和申張女權。
作為唯一一位在洛杉磯長期採訪好萊塢的台灣記者,有些孤寂,不過我隱約感受到一個更國際化、有更多女性、更多元、更有改革動力的新時代已經來臨,也期待更多華人故事透過大小銀幕引發共鳴,跨越限制,讓文化心靈彼此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