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抗議?
這場示威活動,始於去年12月28日在伊朗第二大城馬什哈德的一場小型集會。如今已蔓延到伊朗各大城市,讓伊朗政壇為之震動。
不過,民眾原本的訴求,是源於對切身生活的不滿。一開始的抗議,純粹是因為當局宣布調高雞蛋和大餅等民生用品的價格,其中雞蛋價格更漲了將近一倍。伊朗近來連年年通貨膨脹嚴重,而工資卻不動如山。餐桌上主食不斷漲價,引發抗議的怒火。
物價為什麼一直漲?
伊朗的經濟主要靠原油的輸出。長期以來,因為國際制裁措施影響,伊朗始終存在高通貨膨脹、高失業率、和貧富不均的問題。改革派的總統魯哈尼上任之後,一直把經濟改革列為主要的施政目標。
他在2015年與美國和其他國家簽訂核能協議,主要也是著眼於改善經濟。藉由核能發展的讓步,換取美國和歐盟的放寬禁運制裁。不過,一般民眾仍感受不到經濟上根本的改變。據世界銀行最新公布的數字,伊朗的失業率在12.7%,貧窮人口比例甚至出現成長。
民生物資的價格,過去一年大約增加了40%。此外,伊朗在2017年流年不利,爆發嚴重的禽流感疫情,蛋雞數量大減導致蛋價一路上揚。
示威掀起了政壇的內鬥?
最初在馬什哈德,民眾抗議的口號是「拒絕物價高漲」、「魯哈尼去死!」。有部分伊朗的政治觀察家認為,這場抗議或許不是即興式爆發,而是有人在幕後計畫策動。
魯哈尼總統在伊朗政壇屬於相對改革派,而馬什哈德卻是保守宗教勢力的大本營。這場抗議確實不能排除是魯哈尼的政敵,想利用經濟的動盪來削弱總統的正當性。
(示威)一開始可能有強硬派背後支持,因為你很難想像當局會容許這類示威活動。而把過錯全推給魯哈尼一個人,情況也是很罕見。
從「魯哈尼去死!」到「哈米尼去死!」
示威背後的目的是政治鬥爭?這種理論恐怕難以查證。不過,如果真有其事,那麼它效果也是適得其反。
當越來越多民眾加入抗議的行列,原本針對魯哈尼的抗議,矛頭卻慢慢轉向了對伊朗政府以及政治體制的不滿。一個星期以來示威活動擴散迅速,幾乎蔓延到伊朗所有省分。口號也變成了「獨裁者去死!」(指的是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和「革命衛隊去死!」。也有民眾聲浪指責政府不該支持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質疑國內問題都處理不完,政府還要拿大筆錢提供外援。
神權政體受挑戰
所以,因為經濟引發的抗議,又扯回到了伊朗民眾長期對政治制度的不滿。
伊朗的政治體制獨特,是政教合一的神權政體(theocracy)。一方面,它有選舉產生的總統和國會。但是另一方面,它又有一個由伊斯蘭教長(Ayatollah)來擔任的「最高領導」。他非選舉產生,但是卻有權可以推翻總統的政策,他才是神、政、軍大權一把抓的真正領袖。
所以抗議口號從「魯哈尼去死」到「哈米尼去死」是很重大的轉變。因經濟問題而怪罪總統,在伊朗的高層看來還可以接受。因為所謂的總統,其實可以隨時說換就換。相對之下,把抗議矛頭對準最高領導,等於整個體制提出了質疑。
抗議人士的人口組成
這次抗議另一個特色,是沒有明顯的領導人物。各個城市的抗議行動,並沒有嚴密的組織在背後協調。另外,抗議人士的人口組成也令外界訝異。
2009年的綠色革命,主導的絕大部分是首都德黑蘭高教育程度的中上階級群眾。而這一次的示威,則是在相對較貧窮的村鎮地區率先爆發,德黑蘭的首都圈反倒較晚才加入,先是這次行動有更多中下階層的參與,更具有草根性。
伊朗政權會垮台嗎?
儘管如此,短期內還看不出伊朗政權有垮台的跡象。除非未來有更大規模的示威、更強力的鎮壓、政局更多的動盪。
參考資料:Vox、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