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穎豐是土生土長的基隆人,從小就熱愛運動,尤其對棒球情有獨鍾,問起為什麼喜歡棒球,他說「愛棒球沒有道理」。小時候隨地取材就能打棒球,「地上一根棍子或板子就能當球棒,報紙包一包就當手套接球」。
畢業於台東師專體育系的方穎豐,主修籃球與田徑,當年在基隆建德國小任教時,棒球隊教練因故離職,毫無棒球教學經驗的他,硬著頭皮代打上陣。方穎豐從球迷變教練,從完全陌生到如今侃侃而談,一路走來並不容易。
透過大量鑽研書籍、向棒球教練請益,方穎豐靠著不斷摸索與實驗走過來。隨著兒子的出生,方穎豐回到妻子的家鄉台東,意外發現台東孩子的天生運動條件。因為遇上和自己一樣瘋狂熱愛棒球的洪百基先生,成了他在台東帶領棒球隊的最大助力。
「他是我的貴人,也是忘年之交。」方穎豐說,洪伯伯無條件資助棒球隊,甚至自掏腰包出資孩子們的便當錢,就是希望他假日也能帶著孩子練球。洪伯伯一路的提攜與提醒,奠定方穎豐的教育哲學,如同球員們的球衣上繡的不是贊助商,而是「惜福」2字,希望讓孩子們知道,他們能在球場上打球,靠得是很多人的幫助。
豐田國小從無到有成立兒童少棒之家,方穎豐心裡其實有個全人教育計畫。當年剛到豐田國小的他,看到2位學生常因鬧事,被罰站在辦公室前,「找這種孩子打棒球最適合」。方穎豐認為,棒球訓練不只教球技,更要做到品格教育。
「我最怕孩子走錯路。」方穎豐說,豐田國小棒球隊成員的組成,幾乎都是他親自拜訪家長要來的。豐田國小棒球隊隊長余政陽,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與比賽中,發現自己對棒球的熱愛,「如果當年方校長沒有找我,我可能只是一個小混混」。
但是,成立一支棒球隊,除了要有教練、球員及家長的支持,球員身上所穿戴的球衣、球具,甚至生活費等,都需要足夠經費才能支撐。除了有江許笋文教基金會長期穩定捐助孩子們的生活經費,甚至捐贈圖書、外套等,另外也有社會大眾的幫助。方穎豐說,曾有一位做資源回收的阿嬤,小額捐款5、600元,「台灣底層的溫暖力量是最大的助力」。
孩子們的成長與轉變,以及妻子無條件的全力支持,讓方穎豐一路走來逾20年,就像孩子們需要不斷訓練、教練需要不斷進修,「不知道對不對,但要勇敢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