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碧霞女士為上海人,3歲那年罹患重病差點沒了命,外婆甚至都已備好棺材,愛女心切的母親和牧師迫切禱告,向神哭求能醫治孩子的病,「主啊,若祢能將這孩子的命還給我,我就將她一生奉獻給祢」。沒想到,就在眾人的迫切禱告聲中,傅碧霞竟睜開了眼,喊聲「媽媽」。看著當年母親送給傅碧霞自神學院畢業的禮物字畫,「兒死回生賴主憐;獻身活祭理當然…殷勤結果榮歸主;不負娘親淚暗彈」也成了她此後為主奉獻一生的提醒與座右銘。
傅碧霞自香港教會工作2年後,因計志文牧師的一句話,被差派到台灣天母聖道兒童之家。雖然因從未接觸相關工作曾一度推辭,但計志文牧師說「不是妳能不能做,而是妳肯不肯,上帝會幫妳做工」。
來到台灣後,傅碧霞不願孩子們喊她「院長」,而是讓孩子們喊「媽媽」,彌補孩子們內心的缺口。一路走來,當身體再也追不上孩子們的成長速度,傅媽媽也堅持繼續努力,站在孩子們的背後,成為強而有力的後盾。
回憶起當年為了補貼近百位孩童龐大的生活費與學費,她帶著孩子們一起做家庭手工「有時甚至做到半夜,擺攤跑給警察追」。傅媽媽如今言笑晏晏說起往事,但可想而知當時的沉重壓力,而她卻一如往常喜樂面對。
雖然天母聖道兒童之家被拆毀,也曾有其他育幼院邀請傅媽媽前往赴任院長,但她一概拒絕,「我心裡掛念的永遠是這些孩子,」傅媽媽說「他們都是我養大的孩子,我要預備一個地方,讓他們有家能回。」
台灣孤兒院收容孩子年齡多半3歲至15歲,15歲後就須離院自立,但是傅媽媽堅持留下這些大孩子,「這是很容易受到誘惑而誤入歧途的年齡。」為了籌措生活費與學費,傅媽媽親自帶著孩子和成績單感謝助養人,再來就是公益團體的捐款與幫助,也是相當重要的資源。
其中,昇恆昌的永瑞慈善事業基金會以及江許笋文教基金會,將近十年的長期關懷,如及時雨般提供計志文聖道基金會內的孩子們穩定的生活費、學費與物資援助,讓他們無虞地成長。針對不同年齡孩子的需求,昇恆昌也會免費捐助物資,像是外地求學所需的住宿物品。
看著孩子們一個個長大,在各行各業中閃耀光芒,利用各自所學成為重建基隆主恩兒童之家的得力助手,傅媽媽相當欣慰,這或許也是支撐她一路走來最大的動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