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7 06:15 臺北時間

等不到全新的肺?試試翻新一下舊的吧

mm-logo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哈佛醫學院實驗室使用了一種名為「肺再生」的技術,將從大鼠和豬身上培養的肺轉變為可移植給人類的器官。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哈佛醫學院實驗室使用了一種名為「肺再生」的技術,將從大鼠和豬身上培養的肺轉變為可移植給人類的器官。
未來,對需要移植手術的人來說,人工修整的人體和動物器官可能會成為一種解決方案。哈佛醫學院的外科醫生哈拉德·奧特(Harald Ott)認為,他的實驗室採用的獨特方法有望解決器官移植危機。
根據美國移植基金會的資料,平均每天有20個需要移植的病人在等待器官捐獻時死去。如果奧特的方法生效,將使得器官移植候補名單成為歷史。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該實驗室使用了一種名為「肺再生」的技術,將從大鼠和豬身上培養的肺轉變為可移植給人類的器官。奧特也為這項技術的開發做出了貢獻。雖然大鼠肺不適於人體移植,但它們是一種測試再生過程的絕佳工具。奧特實驗室測試的第一個器官來自大鼠。他們仍在使用這樣的大鼠肺,因為它們的細胞可以在兩小時內被移除。
另外,研究員還在不同條件下的培養箱中測試3個大鼠肺,以找到再生器官的最佳過程。奧特最初是在明尼蘇達大學學習時開始的這項技術研究。在那之後的十年裡,他的實驗室在探索幹細胞分化為功能器官的條件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到目前為止,研究團隊已經能夠把用人類幹細胞製造的器官重新移植到豬和老鼠身上。由於器官中含有外來的人類細胞,它們大約只能存活一週。但實驗證明這些器官可以在生物體內工作。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