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7 06:22 臺北時間

【永續的難題(下)】以環境上限為前提 甜甜圈理論顛覆「拚經濟」思維

mm-logo
文化
甜甜圈經濟理論作者Kate Raworth。(東方IC)
甜甜圈經濟理論作者Kate Raworth。(東方IC)
英國學者Kate Raworth提出的「甜甜圈經濟」理論,是把傳統的GDP曲線(向右緩步爬升),換成2個圓圈圈來呈現。第一個圈,代表地球環境生態所能承受的極限,這個圈在外;第二個圈,則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如糧食和教育等,這個圈在內。而2個圈之間的圓環地帶,就是既能讓人有尊嚴地活著,又能不毀滅地球,人類與環境共存共榮的美好境界。
只是符合這種境界的國家,目前並不存在。
英國里茲大學的永續研究所以及德國的莫凱特研究中心,去年根據甜甜圈理論,把全球150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程度,和這些國家的環境生態現況,分別給予評分,想要了解現今到底有那些國家,可以同時滿足生活品質與環境保護的需求。在「社會發展」這個部分,研究人員評鑑的項目包括「糧食是否充足」、「公共衛生是否良好」、「各族群是否享有平權」、「人民對生活是否滿意」,還有收入、壽命、福利制度等客觀指標。
而在「環境生態」這個部分,評鑑內容則包括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國家整體碳足跡、農藥使用情形等。在大量數據蒐集整體,以及評分比對之後,研究人員的結論,是這150個國家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現況,是落在外圈與內圈之間的平衡地帶。
里茲大學的150國永續發展調查。圖中左為美國,右為斯里蘭卡。

「永續」「發展」難兩全

事實上,在這份研究中,唯一滿足全部11個社會發展目標的國家,僅有德國、奧地利,和荷蘭這3個國家。但這3國全都在「環境生態」方面有所不足,以德國而言,7個環境評鑑項目竟有5個不及格,從二氧化碳排放量、肥料用量,到碳足跡都明顯超標。
另一方面,在環境生態指標上,則有16國保有相對純淨、未受過度汙染的良好環境。但這些國家──如斯里蘭卡、菲律賓、尼泊爾、瓜地馬拉──卻無法滿足人民對生活品質的基本要求,不管是衛生、教育、電力設施,還是民主運作上都遠低於國際標準。
換句話說,想要享受歐洲先進國家的生活水準,同時不過度破壞地球環境,讓生態與氣候維持在可承受與自我修復的範圍內,以現階段的經濟模式和科技水平而言,仍可望不可及。
這份研究報告作者之一Julia Steinberger認為,環保科技與再生能源還未成氣候,以及習慣性的過度消費,是先進國家無法進入「甜甜圈」內的主要原因。但若是回到甜甜圈經濟創始者Raworth提出這套理論的初衷,或許在錙銖必較那個項目多幾分、少幾分之前,執政者更該做的是清空長久以來被GDP、出口數據佔據的腦袋,重新載入以永續為先,以均富為主的新經濟思維。
資料來源:Fast Company, The Guardian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