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季然曾在2004年拍攝紀錄片《台灣黑電影》時,四處尋找影片資料。該片探索台灣新電影之前、1979年到1983年間包括《錯誤的第一步》《上海社會檔案》《女王蜂》等「社會寫實電影」風潮,侯季然與工作人員曾找到一批民間放映業者留下的拷貝,「在康定路一個平房、私人的片庫,地板是泥土地,裡面的拷貝是從地上頂到天花板,滿滿的。」侯季然在那找到《女王蜂》的拷貝,但業者不願租,只想賣,讓他遇上難題。
由於業者專門在廟會放片,侯季然就拜託對方在下一場廟會放《女王蜂》。「我們在廟會的放映場合翻拍銀幕,《女王蜂》是這樣拍下來的。如果仔細看《台灣黑電影》的《女王蜂》影像,會發現上面有兩個紅點,那是廟的紅燈籠映照上去,另外一部《少女集中營》也是用這樣克難的方式取得影像。」
侯季然說,當時台灣市面上很少看到這些社會寫實片,其實發行《台灣黑電影》的2005年離這些影片出品的年代也才25年左右。那時香港出了一批這些影片的VCD,後來才知是台灣片商把拷貝賣給香港公司。「台灣可能因為沒人看,就沒人發行VCD,加上可能大家覺得這種社會寫實片有甚麼好保存,包含拍的人、演的人、老闆、國家單位都覺得。」
另在10年前侯季然做公視和滾石合作的「台灣流行音樂產業史」系列紀錄片,需要老三台曾拍過的鳳飛飛、鄧麗君等女星的畫面。他說,「當時那帶子是四分之三帶,只有簡陋的目錄,選好後,由管理員去片庫把帶子找出來。那時台視僅存一台或兩台的四分之三帶放映機,看之前要先拿清潔帶清潔磁頭,拿出清潔帶再把帶子放進去,看沒幾分鐘就出現雪花,就要再拿出來,用清潔帶清潔磁頭。」
這種看片過程,讓侯季然每次去電視台看帶子,都覺得心驚膽跳,「因為鄧麗君呀、甄妮、歐陽菲菲、姚蘇蓉的影像就這樣在那邊,等到這台機器完蛋,那些帶子也完了,這些影像就沒了。」侯季然表示,以前電視台、或整個台灣都沒保存影像的觀念,錄節目時都覺得帶子很貴,所以今天錄完,明天再拿來錄。今天的節目就把昨天的給蓋掉,完全沒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