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藍色項圈》是改編作者張耀升的短篇小說,但葉如芬卻是在2013年的金馬創投會議上,才接觸到這個故事,回頭去看原著,發現很特別,「學生因為考試壓力而上吊,沒想到沒死,得到特異功能,課業開始突發猛進,諷刺台灣教育制度。」導演張訓偉還記得第一次看原著時,「半夜大約一兩點時候,看到頭皮發麻 ,過程腦海中出現很多畫面,氣氛跟鬼魅感很濃厚。」在改編劇本時,又加入其他元素,讓劇情更為豐富。
拍片的挑戰並不在於題材,而是要針對故事尋找合適的演員,張訓偉說:「可以請年紀相仿的高中生,或二十幾歲的人來演,但國中生的樣子就該是國中生才對。花了六個月的時間,找到十二個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海選出三位主角。戲裡還有很多同學,也都是從這海選訓練出來的。」
三位頭一回拍電影的演員傅顯捷、汪師超、杜以謙,是扮演校長的恬妞口中「未來的霍健華」,誇獎他們的演出無可限量。但他們談起各自跟恬妞的對手戲,都有不同的經驗。劇中因上吊而得到特異功能,導致課業猛風猛進的傅顯捷,覺得恬妞就有一股氣勢,「眼神也都是戲。」杜以謙在片中則是課業吊車尾,導致被霸凌,但分析起恬妞的演出卻頭頭是道,「她在我心目中,就像是我的老師,會在臉部上去做細微表演。我透過回放,試著去揣摩、學習她的表演。」汪師超只有跟她有一場對手戲,還是在校長室,「很緊張,因為氣場不一樣!」
導演張訓偉把片中這所寄宿學校設定在山上,打造出讓觀眾覺得壓迫感很重的校園生活,「你們逃也逃不了。」使得學校的怪力亂神傳說,在這樣的空間裡頭更有說服力。但在現實當中,三位年輕演員,可曾聽過自己就讀學校的相關傳言?傅顯捷跟杜以謙,兩人異口同聲說,「謠傳以前學校是墳場。」卻也不會因為這樣,放學後就不敢留在學校。汪師超的答案就比較特別,「學校聽說以前是垃圾場。」聽起來就好淒涼,瞬間解除了有些恐怖跟緊張的氣氛。
《藍色項圈》預計會在九月正式上映,而在台北電影節的「特別放映」單元也賣出滿座的好成績,透過電影種種不可思議的安排,讓每個觀眾想起自己被考試成績追著跑的慘綠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