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4 12:21 臺北時間

活到105歲連死神都會手下留情!多國研究者探究人類生命極限

mm-logo
活到105歲連死神都會手下留情!多國研究者探究人類生命極限
如果真的如 Barbi 及其同事研究中得出的結論那樣,這簡直算得上是生命戰鬥中的終極禮包,經歷了百餘年的生命洗禮,連死神都會網開一面。但若是想體驗命運的厚待,首先你要活到 105 歲。
衰老是人類無法逆轉而又必須面對的事實,人們通常認為,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下降,人不僅更接近死亡,更容易死亡。但最新的研究顯示,只要能活到 105 歲,連死神都會手下留情,超過 105 歲,人類死亡率的增長減緩並趨近於一個平臺期,這一研究結果也再次向我們提出疑問:人類的生命是否有極限。
在最新的研究中,來自羅馬大學的人口統計學家 Elisabetta Barbi 和同事們通過來自義大利國家統計學會的資料,估計了 3836 名 2009 年至 2015 年(1896-1910 出生)的義大利 105 歲及以上居民的死亡風險情況,發現在 65 到 80 歲之間死亡率呈指數增長,而在達到 105 歲之後死亡率的增長減緩至 50% 左右,並進入一個平臺期,也就是說理論上,超過 105 歲或是 109 歲的死亡風險是相同的,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 6 月 28 日的 Science 雜誌上。「我們的研究資料告訴我們,目前來看人類的壽命並沒有固定的限制,」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人口學家及統計學家 Kenneth Wachter 說到,「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並沒有看見死亡率持續增高,相反,我們甚至看到了死亡率輕微的下降趨勢。」
「如果死亡率平臺期真的存在,那將意味著人類的壽命將沒有極限,」來自法國健康和醫學研究所的人口學家 Jean-Marie Robine 儘管並沒有參與此項研究,仍舊對此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這意味著像現今在世的最年長者都千代(Chiyo Miyako)這樣的長壽老人很可能真的「長生不老」,或者說理論上存在這種可能性。

▍「死亡」曲線

早在 1825 年,英國數學家和精算師 Benjamin Gompertz 就注意到了人類衰老與死亡概率之間的奇怪規律—隨著年齡增長,死亡的風險呈指數增長,後來這一規律被稱為「Gompertz 死亡率定律」(Gompertz Law of Mortality),至今已經近 200 年,Gompertz 的死亡率模型仍被廣泛接納。人類一旦進入成年,每八年死亡的風險就會增加一倍,但畢竟百歲老人可遇不可求,沒有強大的資料支撐,即使是 Gompertz 自己也不敢確定這個規律在百歲老人中是否正確。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參與到人類生命極限的發問中,不斷有證據試圖證明或推翻這一模型。
超長待機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續航能力矚目。
2017 年,仍有研究顯示,即使超過 110 歲人類死亡的風險仍舊會隨著年齡逐漸遞增。但難道這個風險沒有極限麼?換句話說,在排除了外界及突發情況後,人到了某個年紀就一定要非死不可嗎?是否人類也像動物一樣到達某個年齡後死亡率會趨緩進入平臺期呢?也許這樣的平臺期真的存在,越來越豐富的資料庫,為如今的研究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用以驗證。基於義大利國家統計學會的資料庫資訊,Barbi 及其同事選擇了含有 3836 名 2009 年至 2015 年(1896-1910 出生)的義大利 105 歲及以上居民的存活率資訊作為研究的基礎。其中男性約為 12%(463 人),只有不到 4% 出生於國外,絕大部分都是純正的義大利血統。在所研究的七年中,樣本中共有 2883 例死亡,而餘下的受研究者在研究結束時仍舊健在。本項研究只專注於死亡率,並未將死亡原因納入考慮因素中。
資料顯示,80 歲之前,死亡率隨年齡呈指數增長,隨後減緩,最終在 105 歲到達了一個平臺期。縱觀樣本,68 歲時,死亡率在 2% 左右,76 歲為 4% 左右,而到了 97 歲,這一風險則一躍接近 30%,到了 105 歲,死亡率已經接近 60%,但隨後則基本保持平穩,並無變化。由於本質上是純粹的統計學和人口統計學分析,所以作者並沒有對觀察到的現象做出實質上或有意義的生物學解釋。

▍是偏差還是必然

可對於一些科學家來說,「生命沒有極限」這種觀念並非那麼容易被接受,而來自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衰老研究學者 Brandon Milholland 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認為本項研究的結果不過是人類生命謎團中的冰山一角。「只是基於一個國家7年間的資料,同時樣本多集中在 105 歲到 108 歲,」Milholland 評價道「我只能說,對於世紀老人死亡率的問題,這篇研究只能算的上的九牛一毛,何況對於其他國家也未必適用。」對於在生命晚期死亡率平臺的發現,Milholland 顯得並不十分驚訝。「對於成年人來說,死亡風險每8年就會翻倍,但顯然並不會一直這樣增長下去,比如當死亡率達到 60% 時,八年後死亡率並不會成為 120%,這在數學上是不存在意義的。但是像本研究中這樣到了某個年齡時期死亡率的增長戛然而止,也是讓人難以置信的。」
同時對之存疑的還有來自芝加哥伊利諾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 S. Jay Olshansky 教授,儘管肯定了 Barbi 團隊在資料處理工作方面的出色表現,但對於人類生命極限的問題仍舊發表了不同的觀點。「我們的生理條件和我們從祖先那繼承來的身體設計就已經決定了我們的生命極限,超過 105 歲,人類就已經接近了極限,」Olshansky 說到,而超過了這個年紀後的死亡風險無論是增加或停滯都並不重要,因為百歲老人已是鳳毛麟角,而超過這個年齡後,每一年至少都會有一半人去世。
「如果在 10 億人中只有 100 個人能活到 110 歲,那麼關於他們是有 50% 還是 60% 的可能活到 111 歲的爭論又有什麼意義呢?人類的身體的確不適合『超長待機』,就算是我們費盡心思活過百歲,也無法擺脫衰老帶來的疾病,」Olshansky 繼續說道,「討論衝破極限年齡的極小人群的死亡率問題,從而得出普通人群壽命的結論,這就好比是用個別奧運會冠軍的身體機能來代表人類平准水準,顯而是沒有意義的。」
但的確有人已經打破了所謂的生命界限,目前近代長壽的記錄保持者是一位元名為 Jeanne Calment 的法國女性,她 1875 年出生,卒於 1997 年,共活了 122 年 164 天。而其家族也多長壽者,其兄活到 97 歲,其父活到近百歲,母親也是活到 86 歲。而目前在世的最年長者為來自日本神奈川縣橫濱的都千代,生於 1901 年,現年 117 歲,也是最後一個生於 1901 年的人。有解釋認為,隨著年齡增長,人類的基因始終在不定向、無序的突變中,因而衰老所帶來的疾病也在身體中不斷積累,當到達一定程度,這些有害的積累開始逐步發揮作用,引發死亡率的不斷攀高,當到達一定階段,當所積累的毒害火力全開但仍舊無法傷及生命時,人類便進入了一個平臺期,情況再也無法變得更糟。
而一些人的長壽基因更是來自於遺傳,這就像是出生時就中了彩票,而事實上,隨著醫療條件的逐步提升,百歲老人也變得越來越多,出生於不同年代和時期的 105 歲人群死亡率也在緩慢降低,這也意味著人類的壽命極限也在不斷延長。隨著研究的持續深入,當資料庫不斷豐富以及生物、環境等因素被綜合考量後,人們生命極限的預測很可能將突破 120 歲、125 歲,但毫無疑問,也將伴隨著質疑與爭論。如果真的如 Barbi 及其同事研究中得出的結論那樣,這簡直算得上是生命戰鬥中的終極禮包,經歷了百餘年的生命洗禮,連死神都會網開一面。但若是想體驗命運的厚待,首先你要活到 105 歲。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