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6 09:13 臺北時間

非實體世界的陌生人 如何徹底摧毀你的人生

mm-logo
文化
網路科技正改變溝通你我的方式。英國雕塑家Teresa Wells以泥塑表達社群媒體對人際交流的扭曲。(東方IC)
網路科技正改變溝通你我的方式。英國雕塑家Teresa Wells以泥塑表達社群媒體對人際交流的扭曲。(東方IC)
新聞網站《Gizmodo》資深記者Kashimir Hill,最近報導了一則網路上彼此不認識的人,如何把另一個陌生人的人生徹底摧毀的驚悚故事。
這個故事的真正驚悚之處,在於它可能發生在你我任何一個人的身上。

臉書「貼了可怕的東西」

莫妮卡・葛倫娜(Monica Glennon)過去十二年來住在阿拉巴馬州的杭茨威爾。除了說話帶有濃厚波蘭腔之外,過的是典型的美式人生。她有一頭金髮,丈夫是退伍美軍陸戰隊。兩個孩子一男一女在成年後都加入了軍隊。她的工作是房屋仲介,買房子給別人,協助他們實現美國夢。
不過2015年9月,她突然間陷入了一場噩夢。同事在清晨六點鐘打電話給她,要她快點看公司的臉書網站,「上頭貼了可怕的東西」。葛倫娜一開始以為可能是客戶給她惡劣的負評,沒想到,情況比這還要糟多了。
貼文是一個名為She's A Homewrecker(她是家庭破壞者)的網站文章連結。這個網站專門張貼一些「靠北小三」的文章,供人爆料關於自身或是周遭朋友經歷過的婚外情。
這個連結文章是關於葛倫娜的八卦一篇文章的連結。作者宣稱她和丈夫找葛倫娜當房屋仲介,原本看似一切順利,但是某天晚上她來到預定要參觀的房子時,卻發現葛倫娜和她的丈夫就在屋內地板上發生性行為。這個不具名的女子描述了諸多露骨的細節,並宣稱自己已經拍照存證,準備與丈夫打離婚官司。在文章裡唯一的照片,是葛倫娜在房仲公司網站上的大頭照。
葛倫娜成了爆料網站裡偷腥故事的女主角。(網路截圖,She's A Homewrecker/ Gizmodo)

我成了網路上的「偷腥女房仲」

葛倫娜驚恐莫名。整個故事純屬杜撰,她完全不知什麼人寫了這個惡搞文章。把文章轉貼到公司網站的,是在臉書上名為巴克瑟特(Ryan Baxter)的陌生人。這位巴克瑟特還查看了葛倫娜的臉書朋友清單,把文章轉發給她的丈夫、家人、以及多個工作上的聯繫人。
巴克瑟特在葛倫娜的丈夫史考特的臉書貼文,並附帶留言說:「抱歉讓你捲入這件事」。
葛倫娜到She's A Homewrecker網站的貼文底下留言,說整個故事都是憑空捏造。底下有網友用懷疑語氣留言說:「喔,那麼,為什麼有人要如此大費周章編造故事?」
這個編造的假故事還被轉貼到了其他的網站,光是在其中一個叫BadBizReort.is的網站就被瀏覽了超過95,000次。把葛倫娜的英文名字放在谷歌搜尋,這篇文章成了第一個跳出來的搜尋資料。在一年之內,葛倫娜因為這件事受到嚴重衝擊,她的客戶少了一半。自2015年以來,業務上的損失估計超過20萬美元。
到底誰故意陷害她?葛倫娜實在毫無頭緒。她猜想,會不會是她仲介業的對手,或是她不小心得罪了哪個身邊的人。她說:「我找尋生命裡所有接觸過的人,想知道到底誰做的,為什麼做。這件事讓我重新思考人生際遇的每一個關係。」
到最後,花了十萬美元的律師訴訟費之後,她終於解開了謎底。答案是與她生活完全不相干的陌生人,原因則出在葛倫娜在臉書上不經意的留言。

一切開始於集中營的一張自拍照

開始2014年,一名來自阿拉巴馬的少女,參觀波蘭的奧許維茲集中營時,在推特發表了一張露出笑容的自拍照。這個貼文隨即在網路流傳,人們熱烈討論少女在人類歷史的悲劇場景自拍照是否恰當。阿拉巴馬杭茨威爾當地的一家電視台,也在臉書網站張貼了這個照片,並請觀眾們「分享你的看法」。
阿拉巴馬少女在奧許維茲集中營的自拍照是導致這場風暴的起點。(網路截圖,Facebook/ Gizmodo)
葛倫娜留言為這名少女辯護。她說,這孩子犯了錯,不過她至少到了集中營的現場參觀,網民暴民對她行為的譴責「同樣顯示了判斷上不理智的集體心態」,是造成歷史悲劇的原因。
一個名叫羅森布倫(Mollie Rosenblum)的女子不同意。她回應說奧許維茲集中營是人們嚴肅反省的場所,不是自拍的地點。她說自己是猶太後裔,並暗示其他人「可能對納粹大屠殺沒有完整的理解」。葛倫娜回覆她的留言說,奧許維茲可不是專屬她一個人,它「屬於所有人,同時它原本是殺戮所有人的地點」,包括波蘭人也是在這裡遭殺戮。
網路上大家喜歡說「不服來辯」,但大家應該也都很清楚,網路上很少有真理愈辯愈明這回事。網路上彼此不認識的人們互相爭辯,最後通常的結果是誰也不能說服誰。葛倫娜在辯論不久之後就把這事情忘了。不過,羅森布倫可沒忘。
羅森布倫一整個星期都不能釋懷。她人生正逢低潮,她是扶養兩個兒子的單親媽媽,當時嗑藥成癮,還做了些「很不明智的決定」(她在2016年涉及了綁架案)。在盛怒之下,她花了一點時間在網路搜尋葛倫娜的資料,編造出一個煞有介事的謊言,並「投稿」到She's A Homewreker的網站。不久之後,她跟葛倫娜一樣,逐漸淡忘了這回事。
就像台灣流行的「爆料公社」或「靠北」系列網站一樣,全世界存在著各式供人發洩憤怒的網頁。She's A Homewrecker不過是其中之一。不過問題是,一旦貼上網站公諸於世,任何人只要在網路搜尋這個人的名字,就可以看到他/她的相關的八卦,而且網站不用負責。She's A Homewrecker網站的的服務條款強調貼文內容必須屬實,但如果你爆的是假料,網站概不負責。根據美國「通訊端正法」(Communication Decency Act)230條,網站受到法律的保護,不會因為使用者在上面的貼文內容而挨告。

當事人都忘了 只有網友沒忘

這事件還經過了幾個荒謬的轉折。羅森布倫是在2014年8月上傳貼文到這個網站,但是文章一直到2015年9月才發表,整整經過一年多,連羅森布倫都老早忘了這件事。
按照She's A Homewrecker網站的律師金格拉斯(David Gingras)的說法,發表文章前都須事先經過審稿,這篇靠北文可能原本一直放在編輯台的「留稿區」。文章重見天日,則和網站的經營權換手有關。2013年成立的She's A Homewrecker網站,在2015年8月轉賣給了廣告商Relic Agency。文章發表的時間,離網站易手之後不到一個月。
除此之外,如果不是使用巴克瑟特這個臉書帳號的人,這則貼文也許就在無數靠北文中悄悄失去聲息。
這位巴克瑟特顯然是She's A Homewrecker的忠實讀者,同時她也是我們網路常見到的「正義魔人」,習慣性地四處張揚這些八卦當事人的醜事。她把文章轉貼到了葛倫娜所屬的房仲公司網站,還發電郵給葛倫娜的主管們和許多臉書的聯絡人。葛倫娜發現,巴克瑟特過去也曾轉發Homewrecker的其他貼文給當事者的老闆和朋友,這或許是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奇怪嗜好。
葛倫娜多次告知所有張貼她故事的網站,告訴他們故事全屬虛構,但是卻沒有一個網站願意把內容下架。她最後只好訴諸法律:她在2016年對提出了誹謗和侵權的訴訟,因為貼文使用了她的公司大頭照,屬於她的肖像權。
透過這個訴訟,葛倫娜得以傳喚She's A Homewrecker和臉書,找出貼文者的IP位置,和這個IP位置的使用者。沒想到幾個月之後,又有另一個貼文出現在另一個網站Report My Ex(靠北前任),作者自稱就是和葛倫娜搞外遇偷吃的那位丈夫,並且活色生香地形容了性愛細節。
「這真的把我嚇壞了,因為我擔心有男性會因此指名要我仲介房屋,預期跟我發生性關係。」葛倫娜說:「所以看房子的時候,我先生開始會陪我。我們家裡也裝了監視系統,因為我實在嚇壞了。」

八卦網站: 爆料真假不干我的事

透過法院了傳訊,葛倫娜得知臉書上的巴克瑟特,真實身分是加州奧克斯納德一個名叫漢娜盧比安(Hannah Lupian)的陌生人。之後巴克瑟特已關閉了在臉書的帳號,葛倫娜也再也沒聽過這位盧比安的消息。
至於羅森布倫,在她得知自己的ISP會洩露身分之後,她發了電子郵件給葛倫娜的律師,信中一方面道歉,但同時又說如果葛倫娜如果繼續訴訟程序,她將「為求自保而把最初雙方的聯繫內容公開」。
六個月之後,羅森布倫說到做到,她在2017年9月公布了當初雙方在臉書以及在BadBizReport的評論,她為自己誆稱葛倫娜是通姦者致歉,但是說她會這麼做是因為葛倫娜「暗藏的反猶太思想」。

雖然葛倫娜女士,就我所知,並無通姦的事實,「在我看來」她在臉書上酸言霸凌錯誤的對象是有罪的。
葛倫娜嚇傻了。她不希望網路再出現任何關於她的糟糕描述。
「我不是納粹同情者。我生長於共產時代窮困的波蘭家庭。」葛倫娜說,「我看到評論之後透過臉書Messenger和羅森布倫聯繫,告訴她『你對我做的一切已造成嚴重傷害。讓我們見一面。拜託你,你可以問我任何你想問的問題。』」
雙方同意在羅森布倫居住的阿森斯一家餐廳見面,距離葛倫娜的杭茨威爾一小時車程。兩人晤談了四個小時。
「她原本認為我是刻薄、有錢的賤女人。這是社群媒體的問題所在。你對人們做預做認定。跟我見面之後,她寫了一份備忘錄承認自己所做的一切。她在那時瞭解了我是什麼樣的人。」葛倫娜說。
羅森布倫因為自己涉及的綁架罪名,被判處四年徒刑並從2017年11月開始服刑。她和葛倫娜面對面的會談似乎化解了她的怒氣。她回到BadBizReport網站留言,收回原本的說法並且道歉。

葛倫娜女士實際上是個親切有同情心的人,我們彼此有共同價值觀。對於我造成她與愛她的人生活的傷害,請接受我最深切的歉意。
羅森布倫想撤下自己的貼文但是卻無能為力。在She's A Homewrecker網站上並沒有刪除鍵,更不用說轉發到其他網站的文章。
貼文爆料之後反悔,作者卻不能自己把原文刪除,這聽起來有些不合理。不過She's A Homewrecker網站的律師倒是有一個套說法。他說:「作者本人不能移除貼文,用意是減少他們收到『把貼文拿下來,不然我要告到你當褲子』這類的威脅。」
他也補充說:「雖然網站的政策不准許發文者移除自己的貼文,不過網站還是會根據個案考慮作者對於移除自己文章的請求 . . . 。這全視情況而定。我們網站『通常』會移除被法院認定非事實的貼文。」
葛倫娜打贏了對羅森布倫和盧比安的官司,北阿拉巴馬聯邦法院判決侵權、侵犯隱私、故意造成精神損害和侵犯業務等罪成立。法官判決張貼羅森布倫文章的網頁必須將文章移除。She's A Homewrecker網站已經將文章下架,但是BadBizReport則聽若罔聞。它的網站聲明說它們「不回應法院的判令」,「一旦上了BadBizReport,任憑什麼鬼方法也不能把它拿下來」,還補上一句,「美國的律師只會讓我們想笑」。

移除假爆料 谷歌:我不一定聽你的

還好,法官也下令向谷歌這類的搜尋引擎必須把這個貼文從搜尋目錄上移除,「確保搜尋葛倫娜女士的名字時,(這篇文章)不會成為搜尋的結果」。在歐洲,移除個人的虛假訊息受到「被遺忘權」所保障。在美國,你得自己掏腰包。
還有一個問題是,谷歌這類的搜尋引擎未必一定遵從這類的判令。
一般而言,谷歌在美國會配合法院的移除命令。不過,在2017年,谷歌的做法有了一些調整。根據聖塔卡拉拉大學法律教授高曼(Eric Goldman)的說法:「遺憾的是,許多人可以用不正當的方式取得法院的移除令。因此我認為谷歌對這些法院命令必須小心評估,而不是完全照辦。」
舉例來說,一些處理「名聲管理」的公司會透過控告實際上不存在的人,來取得法院命令來移除搜尋結果,藉以移除在網路上對他們不利的評論。在美國,谷歌基於名譽毀損等相關原因,在去年就移除了超過三萬個搜尋的連結。
法院還未決定如何賠償葛倫娜的名譽損害。不過,不管是羅森布倫或是盧比安都沒有什麼財產,所以大概也無力支付她的訴訟費用。
葛倫娜說,這個經驗讓她上網時會更加小心。她重設了臉書的權限,讓陌生人較難取得她的個人資料。不過,比較讓大家意外的是,她還是繼續在別人的文章底下留言。她說:「當然啦,用詞不能太嗆辣。」
參考資料:Gizmodo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