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思5年的《范保德》透過一名中年男子描述祖孫3代的父子關係,側寫二戰後台灣的演變,不但以美術建構時代氛圍,也以各種聲音實驗與管弦樂增添生命與歷史的滄桑。
第一部電影《命帶追逐》就入選坎城影展「導演雙週」單元的蕭雅全,最近交出新作《范保德》,2片相隔18年,主題都牽涉父子關係。這18年間蕭雅全升格人父、看著孩子漸漸長大、父親過世,人父與人子的身份讓他想透過作品探討「父子情結」;也想擴大格局,談台灣日治時代結束後特殊歷史處境的故事。「這兩件事該先談哪一個,後來覺得可藉由『尋找父親』的故事線,把2個綁在一起。」這就是《范保德》的緣起。
早在2012年,蕭雅全就著手「尋找父親」題材的劇本,規畫出一條街上60歲與30歲、2個世代的2個故事,希望拍成2部電影、2種角度。片中的主角互相是另一部的配角,出現在對方的故事裡,情節偶有交集、但多半不重疊。分別觀賞,可看到2個故事,但2部片都看,又會發現另一種版本。
這個構想讓蕭雅全很興奮,但2部電影的製作費粗估要1億2千萬元,尋找資金時馬上就因預算太高、又沒有太多商業元素而碰壁,只好思考折衷方式,降低門檻。「我很掙扎,後來忍痛只做一部,但不這麼決定兩部都做不出。我選了60歲世代的這部,又因捨不得,會去30歲世代那部挖一點過來,最後成為現在的《范保德》。」
蕭雅全與侯志堅是高中同學,從20年前蕭雅全拍廣告、短片到後來的3部電影,侯志堅都有參與。侯志堅表示:「我們的成長都連在一起,年紀相仿、對事情的感受相近,工作模式也一向自由順暢,就是他做他的、我做我的。他的3部片裡都有焦慮和不安全感,我也藉他的片子講出自己的感受。比較有意思的是,後面2部片的音樂因為雷光夏加入,變得更有趣,提供另一種觀點。」
蕭雅全
生日:1967年12月20日
學歷: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系畢業
主要經歷:電影導演、廣告導演、積木影像負責人
代表作:
- 2000年《命帶追逐》入選坎城影展「導演雙週」單元、獲台北電影獎商業類最佳影片與導演新人獎
- 2010年《第三十六個故事》獲台北電影節觀眾票選獎
- 2018年《范保德》入圍鹿特丹影展競賽、獲台北電影獎最佳導演
侯志堅
生日:1967年11月19日
學歷:世新大學新聞系畢業
主要經歷:「東方快車」鍵盤手、廣告與影視作品配樂、唱片製作人
電影配樂代表作:
- 2002年《藍色大門》
- 2011年《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 2012年《第36個故事》獲台北電影獎最佳配樂獎
- 2015年《我的少女時代》
- 2018 年《范保德》獲台北電影獎最佳配樂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