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3 14:24 臺北時間

【麻原伏法(下)】麻原遺言是「當局的陰謀」?爭遺骨恐打官司

mm-logo
文化
麻原彰晃死前,指名已跟教會脫離關係的四女兒松本聰香(假名)處理遺骨。擔心遺骨下葬後會聖地化,她主張「把遺骨磨碎撒在太平洋」。(東方IC)
麻原彰晃死前,指名已跟教會脫離關係的四女兒松本聰香(假名)處理遺骨。擔心遺骨下葬後會聖地化,她主張「把遺骨磨碎撒在太平洋」。(東方IC)
沒有墓碑,也不要人懷念祭拜,不少名人身後被海葬,就是希望被世人遺忘。
2011年被美國海豹部隊擊斃的蓋達領導人賓拉登,遺體是由美軍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接收,在美國海軍高層見證下,於北阿拉伯海「海葬」。賓拉登大體被清洗後覆蓋白布,放置木板上,再讓木板傾斜隨之滑入大海。美軍捨棄伊斯蘭習慣的土葬,就是擔心墓地變成恐怖份子朝拜的聖地,卻也被指責是褻瀆伊斯蘭傳統。
被稱為「納粹劊子手」的前納粹德國高官艾希曼、也是策動猶太種族大清洗的關鍵人物,他在二戰後移居阿根廷,後來被以色列情報局特務綁架,祕密運回以色列公審,在1962年被處以絞刑。他的遺體火化後,骨灰被撒入地中海,目的是為了「確保未來無人憑弔,也不有任何國家成為其最終安息之地」。
同樣是「散骨」,有些人則是希望永遠被記住。
領導印度獨立、同時也是印度首位總理的尼赫魯,1964年死後由印度空軍,把其骨灰從空中灑向大地,實現他「成為印度大地的一部分」的遺願。
印度國父甘地,1948年遇刺身亡後,依照印度教傳統24小時內火化,並把骨灰灑在恆河與亞穆拉河的交會點,據稱有百萬印度民眾見證。

周恩來跟鄧小平 不留骨灰魂歸黃海

中共前總理周恩來,1976年癌症病逝,中共當局遵照其遺囑「死後火化,不留骨灰,把骨灰灑向祖國的山山水水」,由一架灑農藥用的蘇聯製小飛機,從北京上空、北京密雲水庫上空、天津海河以及黃河入海口上空,灑掉周恩來全部骨灰。
中共前領導人鄧小平,1997年去世前,遺言要求捐贈眼角膜、大體供解剖研究、不留骨灰灑向大海。當年新華社報導,並未明確點出骨灰灑向何處,只說灑入「祖國遼闊的大海」,直到鄧小平逝世十週年,一場紀念雕像揭幕儀式中才被披露,骨灰應是灑入連雲港東部附近的黃海海域。
周恩來與鄧小平不留骨灰的做法,有人懷疑是害怕死後被挖墳鞭屍,但「散骨」不立碑造墳、不求祭拜懷念,或許適合對宗教抱持批判態度的共產主義,還能藉此宣揚是「毫無保留獻給黨和人民」。

麻原彰晃若海葬 恐出動海上保安廳

在環保意識抬頭下,不佔用土地資源的海葬,也開始被一般民眾接受。被磨成粉狀的遺骨,以紙張包成數等份,由送行親友伴隨著鮮花一起灑入海中,船上還同時播放死者生前喜愛的音樂,整個過程平靜而感動。
日本一般海葬費用,包船約25-30萬日圓。如果親友不同行,全權委託業者處理,最便宜5到10萬日圓左右。不過,麻原彰晃的案件顯然不是錢的問題。
遺體火化的部分至少有監獄長期合作的業者,但散骨通常是使用專用船隻,業者多少會忌諱載了麻原的骨灰後影響生意,還要擔心狂熱信徒來搶奪,如此一來,只有海上保安廳的船隻,有能力處理麻原彰晃的骨灰。
日本法務省今年7月,罕見地在20天內,處決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的13名死刑犯,讓「平成案件平成執行」,以避開明年天皇退位和東京奧運等重大節日。(東方IC)
不過,目前日本法務省內部,出現兩派意見。「要把麻原的遺骨磨碎,還要出動警備散骨,基本上很難實現。如果真的這麼做的話,簡直就是『國葬』了。而且現在連遺骨該交接給誰都是個問題,結果只能永久放在東京拘留所保管」。
另外一派則認為:「如果把麻原遺骨留在東京拘留所,那拘留所本身可能會被教徒奉為聖地、變成崇拜的地點。希望盡可能避免這樣的狀況。」

麻原遺言是當局陰謀?家族要求接收遺骨

至於麻原遺言指名四女兒處理遺骨,三女兒松本麗華透過個人部落格抨擊「根本是編造的謊言」,並主張「父親死前的精神狀況,不可能指名人選」,與麻原彰晃的妻子、次女、長男和次男,5人聯名向法務省遞出文件要求接收遺骨。
根據日本法務省的情報機關公安調查廳掌握的消息,麻原的妻子松本知子與三女兒松本麗華仍與奧姆真理教的後繼團體有關,反之,四女兒松本聰香早在2006年就離家,並與教會斷絕關係。所以有人質疑,麻原的遺言全是「當局的陰謀」,是為了阻止麻原遺骨被教會接回之後神格化。
尤其,跟麻原同一天執行死刑的奧姆真理教幹部遠藤誠一的遺體,已經由奧姆真理教的後繼團體「阿雷夫」接收,所以麻原指名四女兒接收遺骨,就連政府相關人士都表示:「老實說很驚訝,沒想到他會指名四女兒」。
其實「阿雷夫」近來動作頻頻,打算立麻原妻子力挺的次男當新教主,卻遭到支持長男的三女兒反對,進而演變成教會的派系鬥爭。或許麻原「不希望自己的遺骨遭到利用」,所以託付早已脫離教會的四女兒,而且據傳他生前最後一個會面的人,就是四女兒松本聰香。
但家屬若持續對立,遺骨的移交恐怕演變成訴訟,導致麻原遺骨短期內只能暫放東京拘留所。奧姆真理教引發的連串事件,並未隨13人執行死刑落幕,新的問題才剛剛開始。
資料來源: 現代Business、日刊SPA、週刊文春、AERA 、朝日新聞、每日新聞、TBS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