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被譽為是「對20世紀影響最大的浪漫主義作家」,其詩作和畫作不僅被許多作曲家拿來譜曲,還啟發了60年代反主流運動;他在作品中展現的豐富情感和想像力,影響了無數後人,包括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鮑布狄倫,還有知名小說家尼爾蓋曼和菲利浦普曼等人。
但布萊克的作品在他生前並不受重視,加上他反對英國國教,因此死後他和妻子都被下葬在倫敦北方的貧民公墓裡。到了20世紀,布萊克的作品才被重新發掘出來,逐漸受到肯定,他長眠的邦希墓園也在近年被正式列為一級古蹟,但問題是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倫敦當局把墓園部分改建為公園,布萊克的墳墓只剩下一塊墓碑,被移往他處,原本的下葬地點到底是在今日公園裡的哪個角落,早已成謎。
「在他死後200年,沒有人知道布萊克的葬身之地,民眾就這樣走過來走過去,在他長眠之地亂丟垃圾,腦子想著不相干的事,」布萊克文學會的理事Nick Duncan嘆道。
為了找出布萊克最初下葬之地,兩名文學會的布萊克鐵粉Carol Garrido和Luis Garrido決定扮演文學偵探,抱持辦歷史公案的態度,他們從舊檔案中尋找布萊克墳墓的蛛絲馬跡,結果在墓園紀錄裡發現了這條寶貴線索:「77,東西向,32,南北向」。
「你可以想像當時的墓園管理員,在辦公室裡聽著掘墓工人報給他們的方位,寫下這個座標,」雖然墓園紀錄常不精確,但Carol憑著她景觀建築師的專業,藉由比對兩座僅存墳墓的方位,終於正確指出了布萊克墳墓所在地。
「我小時候在葡萄牙長大,雖然看不懂他的詩和文學作品,但看了很多他的插畫、他製作的書和雕版文字,」Luis說:「當時我就決定要念英文,因為我想讀懂他的詩。」
Carol和Luis找到布萊克的下葬地點後,文學會也開始對外募款,希望打造一塊新的墓碑,作為這位英國偉大詩人的紀念碑。整個尋墓、募款與製碑過程,從2004年一直到今年,整整花費了14年光陰,耗資3萬英鎊,超過台幣百萬,才終於大功告成。但對景仰這位浪漫大師的後代粉絲來說,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這塊新墓碑可以供人撫觸憑弔,這是任何文字或旅遊書都無法比擬的。從現在開始,世界各地喜好布萊克作品的人都可以來這裡朝聖,」Duncan表示。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The Tele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