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7 06:17 臺北時間

【馬雲交棒倒數四】不是天方夜譚 新技術可望讓阿里再賺更多

mm-logo
(來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來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阿里巴巴的技術創新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短期內難以為其業務帶來新的贏利點,如量子物理、宇宙探祕,另一種則相反,短期內可以為其業務帶來新的贏利點,比如人臉識別、自然語言理解。
配合前一種技術的探索,2017年10月阿里巴巴成立了達摩院。這是該企業設立的科研機構,致力於開發基礎科學、顛覆性技術。達摩院的研究領域可能和DeepMind有相似之處,採用一種方法導向的研究辦法。即科研界普遍認為某領域可以造福人類或企業,那麼就對某領域進行深度挖掘。
至於促進第二種技術的發展,阿里巴巴採取的手段主要是投資並購。根據互聯網公開的資料,2017年阿里巴巴共有45筆投資,包括新零售、電商、物流、人工智慧、企業服務等。
2018年,阿里的財報顯示,阿里巴巴仍持續大力投資一系列新業務,以擴大自身生態系統。這些業務包括實體零售商店、雲計算、數位媒體、外賣服務等,在新零售、全球化、技術等領域也會持續投入。
阿里的商業邏輯非常清晰,從成立至今一直在強化自己成熟的業務,讓飛輪越轉越快。在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開始投入廣義技術,即使達摩院大部分的研究在未來無法回報阿里,然而只要有一項研究能夠讓阿里收益,那回報極有可能是數百萬倍。拋去達摩院的成本,這份回報仍然能為阿里帶來巨額利益,當然還有為人類社會。
但無論是什麼樣的技術,回到這個飛輪上,阿里巴巴還能賺更多錢嗎?
事實上,阿里的優勢遠遠大於劣勢,這就是他們敢於發展的原因,也是達摩院的立足之本。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資料顯示,預計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整體交易規模將達24.1萬億元,增長17.4%,2018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將達到28.4萬億元,同比增長為 17.8%。其中,阿里坐擁了超過60%的交易規模,也就是17萬億。
阿里巴巴的飛輪效應。
即使是這個數字,阿里的技術創新仍很可能再創造一個這樣的規模。這不是天方夜談,要知道雲計算、無人車隨隨便便都有上千億乃至萬億的市場規模,新零售則因為其便捷、流行、易部署等特點,擁有遠超於傳統零售模式的交易規模。再加上阿里將其資料科學融入至其金融業務,那麼其未來的規模難以想像。
正如上文阿里飛輪效應的圖片一樣,最早的業務只占圖片的一小部分。目前阿里已來到了擴展層和社會層之間,這個區域可是占據了橢圓的60%!

附件:馬雲公開信全文

本文係由DeepTech深科技授權刊登。原文連結:离开阿里的365天倒计时开始,马云仍有一份待完成的考卷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