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從上個世紀中就積極發展核能。由於缺乏能源礦藏,南韓政府視核能為國家戰略重要一環,廣建核能廠之下,至今核能發電已占整體能源需求1/3,是全球核電機組第6多的國家,而且技術能力達到領先地位,連續多年寫下平均功率損失和非計畫停機次數最少的紀錄。
然而南韓總統文在寅上台後,喊出2030前將綠能發電比例提高4倍,2060年前全面廢核的政策口號,卻引發了擁核和反核派的激烈論戰。抽樣選出的公民代表經過數月討論,表決結果顯示多數南韓人支持續建停工的核電廠,但展望未來,卻又希望能夠逐步降低核能發電比例。矛盾的民意走向給了兩派人士各自解讀的機會。已完工的4號機組遲遲等不到文在寅政府的運轉許可,同時間南韓電力公司則因為改用成本較高的天然氣發電,上半年提列虧損1.2兆韓圜,引發民間企業對電價上漲和電力短缺的恐慌。
「要實現全面棄核和棄煤,是非常巨大的挑戰,」全球核能協會的公關主任Jonathan Cobb分析:「按照南韓目前的燃煤和核能發電比例,要完全以可再生能源來取代恐怕不容易做到,尤其是綠能還需要大量的儲能設備才能達到穩定供電的目標。」
另一方面,南韓電力公司在國際核電市場上的優勢地位,則是受到政策風向搖擺的亂流襲擊。原本幾乎談定的日本東芝旗下英國核電廠收購案,因為時程不斷拖延,導致東芝近期轉向加拿大資產管理公司尋求出售。文在寅政府反核立場,顯然已成南韓對外出口核電技術的最大包袱。
「隨著(日本)東芝和(法國)阿海琺陸續爆發財務困難,南韓原本有大好機會輸出核電技術,但文在寅的反核政策卻搞砸了這個契機,」首爾大學核能工程系的Suh Kyun-ryul教授說:「外國的潛在客戶勢必會問:如果南韓自己都要棄核,那我們為何還要採用南韓的技術?」
南韓電力公司曾在2009年拿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一筆200億美金的4機組核電廠興建訂單,目前也在積極爭取波蘭、捷克、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的核電廠標案。不過放眼國際市場,南韓仍舊面臨著來自中國和俄羅斯國營企業的強力競爭。
資料來源:Financial Times, Power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