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8 07:58 臺北時間

海的表情他最懂 蘇達貞勘景不下水就知海況

mm-logo
娛樂
《20之後》片中有仿蘇達貞教授自製竹筏在海上航行的橋段。(公視提供)
《20之後》片中有仿蘇達貞教授自製竹筏在海上航行的橋段。(公視提供)
王小棣以海洋為故事背景的新作《20之後》於2017年初展開田調與劇本編寫,並請《夢想海洋》主角蘇達貞擔任技術顧問,將他的經歷及理念融入劇情,「希望在劇中呈現面對天地遼闊的心境,以及航向未知的憧憬。」
蘇達貞是海洋大學教授,2010年退休後,組成師生團隊完成獨木舟環島,隔年成立「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組織並推廣親海活動,今年就有超過千人參與基金會的3天2夜探索教育課程。
蘇達貞還發起「DIY帆遊世界計畫」,要從台灣划竹筏至與那國島,2014年吸引電影監製葉如芬拍攝成紀錄片《夢想海洋》,當年雖礙於法規無法成行,終在2017年實踐夢想。
「我們活在一個被文明約束的時代,現在誰會覺得該像從前一樣,用自己的力量在海上自由航行?我們對海洋的懼怕,就像對未知的恐懼,應該了解、接受自己,分享生命的力量。」王小棣也深感台灣有豐厚人文及自然美景,應成為台灣影視作品的特色。
為了拍攝定位,王小棣親自下海推竹筏。(公視提供)
海上取景難度高,全靠蘇達貞詳細解說,掌握海流、海象,工作人員才能就定位架設攝影器材。為在劇中呈現海洋的真實面貌,編劇、製片團隊、演員、工作人員得輪流接受基金會安排的3天2夜海洋探索教育,對海洋有基本認識。蘇達貞笑說:「我當時很擔心講完這些,導演會不會就不來拍了。」
透過蘇達貞的專業協助、陪同勘景,讓劇組節省許多時間。王小棣印象很深:「勘景時,蘇老師雖然在岸上,卻隨時知道我們在哪,不時透過對講機指示我們該往哪划、看哪邊,感覺很神奇。」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8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