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改變得太快了,我的焦慮症和憂鬱症越來越嚴重,就好像我自己在一旁看著,束手無策,只能等著崩潰的那一刻到來,」在網路上擁有近3千萬粉絲的Elle無奈地對粉絲告白。
在以往「藝人」還是電視明星和電影演員專屬頭銜的時代,類似這樣的崩潰與息影告白,通常是在演藝圈打滾數十年,或是年華老去時不我予,才會出現在報章雜誌上。但Elle在網紅圈裡竄起,不過是短短6個月前的事。去年11月,她在一段5分鐘影片中以雙性戀姿態出現在親朋好友面前,流暢的剪輯和辛辣內容很快受到媒體關注,不但登上雜誌封面,那段影片也獲頒「最佳網紅新秀」獎。
但Elle的網紅生涯只維持了半年,就碰上了職業倦怠。5月間那段崩潰影片上傳後,Elle隨後發文宣告暫別YouTube和社群網路,表示正在接受治療,希望能夠找回當初的熱情和初衷。Elle的案例如果只是單一事件,不足為怪,畢竟每種行業都有人適合和不適合的人,但最近幾個月像Elle一樣宣告「不玩了」、「要休息」、「快崩潰」的YouTube名人,卻有如骨牌,一個接一個,相繼倒下。
5月初,擁有近百萬粉絲的網紅Bobby Burns走到紐約中央公園,坐在一塊大石頭上回顧他最近一次心理疾病發作的始末;5月底,全世界排行第三的YouTube網紅Ruben Gundersen在鏡頭前承認精神狀態每況愈下,必須休個長假。接著,知名電玩直播主M3RKMUS1C、Crainer等人也接連出面表示日復一日的拍攝與表演,已經讓他們筋疲力竭。
「我原本以為這是世界上最好玩的工作,但很快發現自己被榨乾、生活越來越寂寞,」2013年靠著搞笑電玩評論走紅的Matt Lees說。對於網紅比起傳統藝人更容易倦怠的特殊現象,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研究人員Katherine Lo認為,除了網路平台需要頻繁更新內容之外,另一個很大的因素,是網路名人通常須要面對粉絲,親自回覆大量留言。
「這部分的工作不計算在工作時數裡,實際上卻非常耗費心神,」Lo解釋:「若是粉絲口出惡言、騷擾或威脅網紅的人身安全,更可能引發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資料來源: The Guardian, Polyg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