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5 16:37 臺北時間

中國沿海開發「新長城」 影響全球25%候鳥

mm-logo
文化
台灣位於東亞-澳大拉西亞候鳥遷徙線上,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侯鳥來度冬。圖為黑面琵鷺。(中華鳥會臉書)
台灣位於東亞-澳大拉西亞候鳥遷徙線上,每年都有數以萬計的侯鳥來度冬。圖為黑面琵鷺。(中華鳥會臉書)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結合官方、民間資源,連5年調查候鳥來台度冬情況。今年報告指出,受到中國大陸沿海打造「新長城」,破壞原有棲地,13種度冬候鳥的數量明顯減少。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結合官方、民間資源,連5年發起「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調查來台度冬的候鳥情況,今年動員總計1,296位鳥友,共記錄334種,303,426隻次的鳥類。
調查指出,近幾十年來,東亞-澳大拉西亞候鳥遷徙線的水鳥數量急速下降,主因是「遷徙線的海岸泥灘地因海岸快速人工化而嚴重消退」。其中,又以中國黃海、渤海和崇明東灘最為嚴重,面臨棲地品質劣化、優氧化、重金屬及殺蟲劑,以及外來入侵草本植物的危害。該處是候鳥遷徙的重要中繼站,每年有多達200萬隻的水鳥到訪。
目前中國大陸沿海的人工海堤和構造物的快速擴張,已達11,560公里,大約占中國海岸線的58%至61%,比萬里長城還要長(約7,300公里),因此被稱為「新長城」,工程導致沿海泥灘地大幅流失,威脅了全球超過25%的水鳥。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8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