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中美貿易戰隨時可能再起,台商持續分散風險。包括廣達、仁寶與緯創都對本刊坦承,已有分散製造基地的計畫。像是廣達日前以42.8億元買下原本中環子公司持有的林口五廠,將做為AI實驗室,以及高單價、生產高度自動化,人工需求少的產品生產基地。「移回台灣製造,雖然成本稍為高一點,但是客戶都願意加價。」日前林百里在廣達法說表示。
廣達打算把伺服器等高階產品移回台灣生產,身為筆電二哥的仁寶對本刊透露,「筆電目前雖沒列入關稅名單,但已有客戶要我們做供應鏈端的準備。」仁寶副董事長陳瑞聰說的直接,「目前有極小部分產線已在桃園平鎮製造,如果產能不夠的話,會進一步開啟越南廠房。」
至於緯創,也打算重啟菲律賓蘇比克灣與台灣的廠房。「有和客戶取得共識做調整,一旦開始課徵關稅,蘇比克灣與台灣廠最快明年上半年就可以開始生產。」緯創高層說。
就在同業紛紛喊著往東南亞,童子賢認為非中美貿易戰之罪,而是考量近年來大陸人力成本高漲、缺工越來越嚴重導致。但他提醒,「過去在中國大陸,動輒30萬人規模的生產基地,未來不可能再發生,可能要從單一超大生產基地,變成跨多國的群聚式生產模式,會增加跨國企業的管理難度,也是台商的新挑戰。」童子賢說。
就算不去東南亞,選擇把生產基地搬回台灣,也同樣面臨困境。「客戶都能接受加價,搬回台灣生產不是大問題,但要短時間產能到位,最大問題就在於人力短缺。」廣達高層搖著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