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2 04:54 臺北時間

【探秘花博】用在地行動辦國際盛會 台中花博打造城市美好

mm-logo
時事
豐原葫蘆墩園區第五區融入「大地的調色盤」,打造親子同樂的大地遊具。(台中市政府提供)
豐原葫蘆墩園區第五區融入「大地的調色盤」,打造親子同樂的大地遊具。(台中市政府提供)
2018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是繼台北花博之後,台灣第二個正式獲得國際園藝家協會認證授權的國際園藝博覽會,台中花博更由原先與台北相同的「國際」花博,獲冠名為「A1」級的世界花博,對台中而言不僅是一大挑戰,台中花博也將走出不同格局。
2018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主題「花現GNP」,其中的GNP原為國民生產毛額的縮寫,重新定義的意涵分別是「Green綠色生產」、「Nature自然生態」、「People人文生活」,同時指的也是「三生」精神,分別代表著花博三大展區的特色。
台中花博將以在地行動,與民眾一同舉辦國際型活動。
台中花博主展場后里馬場森林園區,以「共生」為核心價值,並秉持著維持原生自然環境,以共存、共融模式呈現花博盛會內容。而外埔園區以「共享」為核心價值,台灣過去以農立國,農產發展與研發技術皆有良好的基礎與願景,並隨之茁壯成長,園區將針對台灣農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展示台灣的綠能技術,同時也將讓民眾重新體認自然物種的緊密依存關係。豐原葫蘆墩園區則是台中好生活的體現,透過既有的公園造景,以及流經貫穿城市的軟埤仔溪,重新打造出水岸花都,展現出一座豐美流水城市的不同面貌。

農業支援豐富 園區有看頭

台中世界花博設計團隊總監羅文晟說,台北、台中都是都會型的城市,不過台中縣市合併後,原台中縣仍有許多豐富的農業資源,讓台中花博不只是個消費型的盛會。
台北因地理位置關係,少了鄰近農業鄉鎮的支援,當時台北花博所有植栽都是外來的,而且很多都以盆花展示。羅文晟說,台中很幸運的有很多在地支援,以中部地區的農友為主,也因為區域性不同,支援種類也相當多元,同時也讓盛會更在地化,有更多的生產循環,讓經濟效益留在當地,進一步促進城市發展,透過國際型的花博園藝盛會,也可望提升在地的的園藝水準與產能。
台中世界花博設計長吳漢中也說:「台中辦花博,是台灣在辦花博!」台中花博屬於郊區型,台中辦花博,讓北、中、南部產地的花農,盡可能在花博中展現。
豐原葫蘆墩園區「蝶舞風姿」結合水域與陸橋,裝置彩片隨風擺動,就像蝶群般飛舞。(台中市政府提供)

展區一分為三 建交通串聯網

相較於台北花博展區位置設於市中心,台中花博展區原本預定地在后里,但因為在土地整理及生態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台灣保育類動物石虎蹤跡,經過市府團隊討論,毅然決定以維護自然生態保育動物為優先,縮減原展區,另外在鄰近的外埔、豐原擇地規劃展區。此舉造就台中花博的多樣性,因為三個園區呈現不一樣的風貌,也讓台中花博很不一樣!
但是展區一分為三,串聯點與點之間的交通網絡,成了花博團隊的重要任務。除了開闢聯外道路,疏運花博人車潮,市府也希望透過花博留下建設,讓當地交通更方便;且每個展區設定不同的主題,遊客移動展場參觀,感覺好似來到另一個桃花源。
羅文晟說,豐原葫蘆墩公園展區入園免費,可以稍微舒緩交通,遊客也不用一天趕完三個展區,建議可以先逛完后里、外埔展區後,再找時間輕鬆造訪豐原。
台中花博原本僅規劃為一處展區,但因發現台灣石虎蹤跡,於是決定保留棲地,另覓外埔、豐原展區(圖為后里森林園區中的「永續家園」)。(台中市政府提供)

廣邀策展人 處處有理念

台中花博除了運用豐富多元的農業資源,從「內容」走出不同視野,讓民眾藉由植物生長的力量、花卉綻放的瞬間,重新體認人與自然間的關係,另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制度」改變。
有別於台北花博只有展館內有策展人,台中花博則是邀請策展人加入,不管是展館或是戶外景觀用的裝置藝術等,都是一個個策展人對於自然花卉物種的想像與理念,讓台中花博的策佈展更新奇、精采。羅文晟說,台中花博引進策展人的方式,不論景觀工程或佈展,均由策展人統籌,讓展館擁有主軸與生命,作品與展出也更兼具美感。
「永續資產」也是台中花博很重要的精神。台中花博經費比台北花博少了許多,不僅基礎建設等硬體工程花錢,內部展覽所需花費也不少,很棒的是企業支持台中花博,打造了六個企業館。
羅文晟說,台中花博的展館大都是永久性展館,而臨時性展館在設計材料相對單純,且一開始就會計劃好「材料回收計畫」,例如發現館在花博展期結束後,建築材料可回收運用在學校、偏遠活動中心、或是使用在里民空間等,讓資產都能再度循環使用。
豐原葫蘆墩園區完美展現台中作為流域城市的柔美。(台中市政府提供)

邀請在地企業 開出地方亮點

「台中花博的觀念很國際、行動很在地!」設計長吳漢中表示,不論花博的植栽、設計想法或生態保育理念都很國際化;但是行動卻很在地化,因為企業除了捐款,更實際行動加入參與,企業老闆甚至親手鎖螺絲、做設計,共同打造最驚豔的盛會。
「台中花博是有精神、有故事性的。」吳漢中舉例,以后里森林園區來說,園區除種植台灣原生植物,更設置大型地景藝術「從天上掉下來的一顆種子」,是由曾參與過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知名藝術家林舜龍所創作。
吳漢中說,「每一棵花、每一棵草,都是從種子來的。」種子,就像生命最初的起源,包覆著萬物生命的氣息,在土地的滋養下破土而出。透過花博活動,展現自然與人文相互融合的多元樣貌,甚至透過科技的技術,展示世界國家園藝種植的進步,以及在地企業家對自然、土地的未來想像。生長於斯土地,從農業社會到科技社會,我們不斷精進,但最後努力的目標,其實還是向大自然致敬,也正式台中花博的精神。
想看更多內容,歡迎上台中市政府新聞局官網,查看更多《臺中好生活》月刊。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8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