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採訪到GRAND SEIKO的製錶師、機芯工程師都有種時光倒流十年的感覺,時下高級機械機芯的主流是矽游絲、矽擒縱、無卡度游絲擺輪,可是當我拿這些去問他們為什麼9S機芯不裝的時候,他們總是又畫圖表又列數據地跟我解釋這些技術這裡還不夠成熟、那裡還有風險,老實說講到最後我真的聽不懂了,但無論如何這裡他們很清楚地傳遞出了一種態度:GS的機芯只使用他們真心相信最可靠的技術,當他跟你說每日誤差-3~+5秒時,你拿到的錶只會比這個更準。
GS的基礎機械機芯9S系列是在1998年問世的,當時的型號是9S55,現行的9S65則是於2010年推出,在這十幾年間他們一次修改一點,今年換個上鍊機構,明年換個發條材質,花了大把的時間才終於把這枚機芯磨到他們認為完美的地步,但每當我跟人家介紹到這個演進過程時對方卻常常一無所知,因為GS他們自己很少提到這些,就只是悶著頭一個勁地做,全部改完了再默默換個型號,連新聞稿都沒發。
在瑞士品牌當中有幾個也是這種調調的,比如說勞力士,這些牌子都是一顆機芯一用就是幾十年,在這中間也變不出幾種複雜功能,來來去去就是大三針加日期和兩地時間,而且因為它走得很好又不太會壞,戴著戴著常常就忘了它的存在,以「玩錶」來說的確還滿無趣的,不過對他們來說手錶就是一種實用的道具,跟時下高級錶市場老愛端出一副精品玩物的態度,兩者之間的哲學一開始就不太一樣。
倒是在這些把手錶當精品賣的品牌喜歡強調的價值當中,有一點GS卻實踐地比任何一家都徹底。高級機械錶常常把「手工」掛在嘴邊,希望藉此能夠跟工業化大量生產的石英錶區隔開來,然而隨著高級錶市場在過去三十年間高速成長,事實上現在各家錶廠的所作所為是在一步步地排除「人」在機芯生產過程中的必要性。比如說矽游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由矽晶圓切割出來的游絲加工精密,個體之間的差異小,機械性能又穩定,裝進機芯後幾乎不用調校就很準了,而機械錶最難、最需要人手執行的動作就是調校,使用矽游絲可以大幅減少人力,這對產量既大人工又貴的瑞士品牌來說其實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相對地日本在這裡就還是十分重視人的價值,當我拿某種新技術去問GS的機芯工程師,他說這種技術還沒有經過足夠的實證我們不敢用,那不用它的話相關問題要怎麼解決呢?沒問題我們的製錶師手藝很好;當我問製錶師你們會根據你們的實作經驗對工程師提出建議嗎?他說會啊,不過一旦碰到設計也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他們就會說「那還是靠你們了」。照這樣雙方的證辭看來GS的製錶師真的好辛苦啊,不過這也正是GS的機械機芯從設計到製作一貫的價值觀,不論製錶技術如何革新,職人的手腕永遠都還是他們最珍貴的資產。
11月剛剛獲頒日本國家認定「卓越技能者(現代名工)」的伊藤勉應該是我們台灣記者最熟悉的新一代9S機芯製錶師,之前我曾經問他,9S改裝矽游絲的話應該會讓你的工作輕鬆不少吧,他說可是一旦換成矽游絲以後感覺這枚機芯就離「機械」愈來愈遠了。GS的錶也許真的是一家只能拿來戴、不能拿來玩的無趣的錶,但伊藤這番對機械機芯的告白卻無比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