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最大亮點是由西班牙語黑白片《羅馬》(Roma)領軍的「外籍兵團」,攻城掠地囊括不少重要獎項提名,反映美國影藝學院愈趨國際化的會員結構。
該片由墨西哥導演艾方索柯朗(Alfonso Cuaron)執導 ,今年以外語片之姿入圍包括最佳影片在內共10項,平了李安導演2000年《臥虎藏龍》寫下的紀錄,也讓投資該片的影音串流平台Netflix一償宿願,首次獲得最佳影片提名。
柯朗堪稱本屆奧斯卡風雲人物,以單一電影入圍最佳導演、編劇、攝影和電影製片4項個人獎,追平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的《大國民》(Citizen Kane),以及華倫比堤(Warren Beatty)以《上錯天堂投錯胎》(Heaven Can Wait)和《烽火赤焰萬里情》(Reds)兩部片、各獲4項個人獎的提名紀錄。
今年最佳導演提名人選反映影藝學院會員結構鬆動後的結果。柯朗之外,《沒有煙硝的愛情》(Cold War)波蘭導演帕威帕利科斯基( Pawel Pawlikowski)和《真寵》(The Favourite)的希臘導演尤格藍西莫( Yorgos Lanthimos)也都是外籍,《沒》片甚至不在最佳影片入圍名單裡。
《幸福綠皮書》(Green Book)日前抱走製片工會最佳影片,奧斯卡得獎聲勢看漲,沒想到該片導演彼得法拉利(Peter Farrelley)卻意外落榜。原本外界也看好演而優則導的布萊德利庫柏(Bradley Cooper)有望因《一個巨星的誕生》(A Star Is Born)入圍,結果落空,重演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亞果出任務》(Argo)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本人卻沒入圍導演獎的窘境。
眾所矚目的演員獎也有驚喜:《羅馬》女主角亞莉札阿帕里希歐(Yalitza Aparicio)和女配角瑪莉娜德塔維拉(Marina de Tavira )雙雙入圍,前者成為首位入圍此獎項的墨西哥原住民。她倆是電影的靈魂人物,頒獎季至今卻被影評人團體和金球獎忽略,美國影藝學院會員的提名和給獎有時會與上述單位不同調,此為最佳例證。
其他如最佳攝影獎首次有3部外語片的攝影師入圍;瑞典片《邊境奇譚》(Border)入圍最佳妝髮;以及日片《未來的未來》(Mirai)和《小偷家族》(Shoplifters) 分別入圍最佳動畫片和外語片等,都是本屆攻占奧斯卡的外籍兵團成員。日本上次與奧斯卡沾邊、已是10年前獲最佳外語片的《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
《黑豹》中有句台詞:「危急之時,智者建橋梁,愚者築高牆。(In times of crisis, the wise build bridges, while the foolish build barriers.)」在歷經各種潮流運動後,影藝學院深知危機可帶來轉機。藉逐年向外廣邀會員,組織也像有機體般持續進化,即使預測得獎結果會愈趨不易,但長遠來看,也對電影發展有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