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志在必得,去年7月就雇用由莉莎塔百克(Lisa Taback)主導的公關團隊,她曾為《大藝術家》(The Artist)和《淑女鳥》(Lady Bird)操刀電影宣傳。《羅馬》的造勢活動包括舉行短期攝影展,呈現導演艾方索柯朗精心設計的墨西哥市生活百態;也在好萊塢羅利片廠舉辦服裝展,還原部分電影場景讓大家親身體驗;去年12月下旬、耶誕節前夕,影藝學院的會員還會收到繡有片名的抱枕和裝幀華麗的精裝書。
在莉莎運籌帷幄下,不但順利讓《羅馬》(Roma)拿下10項提名、讓Netflix首次入圍最佳影片獎,另一部由柯恩兄弟執導的《西部老巴的故事》(The Ballad of Buster Scruggs)也入圍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服裝共3項。
不讓Netflix專美於前,亞馬遜影業(Amazon Studios)也花大錢為《美麗男孩》(Beautiful Boy)宣傳,演員之一提摩西夏勒梅(Timothée Chalamet)因嗑藥而憔悴的面容不斷出現在報章雜誌和網站上。可惜他最終沒有入圍,成為遺珠。
好萊塢片商撒錢追逐小金人從不手軟,像《一個巨星的誕生》(A Star Is Born)、《波希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和《登月先鋒》(First Man)這類大製作電影,頒獎季期間的行銷費常在2至3,000萬美元,例如華納兄弟公司的《一》片約花了近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6.22億元)。
知情人士表示,幾乎所有投票會員都會被來自各方的相關資料和邀約所淹沒,例如製作精美、記錄拍片幕後過程的小冊子,或是在高檔下午茶餐廳或酒吧,聽主要演員暢談拍片花絮和心情。尤其金球獎過後,若旗下電影得獎結果不如預期,片商會加碼行銷費用,以期在奧斯卡扳回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