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日本國會通過了高等教育部份免費的法案,並將於明年(2020年)4月正式實施。去年度,安倍政府調漲了消費稅,用來挹注教育支出。然而,新法案適用對象,限於免收住民稅的低收入階層,人數不滿國民總人口數1%,因而爭議不斷。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去年的年度報告《全球教育縱覽2018》,身為34個成員國一員的日本,教育支出僅占GDP的2.9%,不但低於總平均4.2%,且還是倒數第一。
同份報告亦指出,日本高等教育費用高達52%由學生家庭負擔,是全球第二名高,高於總平均的22%。大學生負擔沉重,可見一斑。
日本社會學家吉川徹也質疑,這樣的政策稱之為「免費教育」,會導致社會大眾誤解,而且恐有將「大學學歷至上主義」強壓給社會每一階層之虞。
他曾做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適用本法案的低收入階層的升學意願,遠較其他階層低了八成。「增收消費稅的7600億日圓,就這麼投注在少數有升學意願的低收入戶當中了」。而且,即便升學機會有了保障,也不是所有大學生都能成為高等人才。
政策急於上路,還可能衍生出其他問題。比方說,日本大學都集中於都會,大學升學率提高,很可能會加速較偏遠地區的人口流失。此外,也可能造成高中學歷的基層勞動力的不足。
吉川並未否認當局的立意。但他認為,應當不分收入,讓所有高中畢業生都能受惠。
「當前無大學學歷者占日本的勞動人口半數的局面,仍會持續下去,這個政策給予社會大眾一種『政府不支持不上大學的人』的印象。無論升學與否,政府都應該給予支持,比起免費大學教育,日本社會更需要的是減少薪資差距。」
資料來源:朝日新聞、Resemom、西日本新聞、Business Journal、日本Yahoo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