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7 08:00 臺北時間

【王道還科普專欄】勿忘世上苦人多

mm-logo
生活
【王道還科普專欄】勿忘世上苦人多
無論爭取權力、財富、聲名,勝利者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奮鬥嗎?如果失敗者也非常努力,只是時運不濟,無法達陣,那麼成功者呢?

王道還科普專欄〈勿忘世上苦人多〉全文朗讀

人生充滿意外,但是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誨,是我們可以掌握人生。努力、奮鬥,救國需要,創業需要,自己出人頭地更需要。成年後,即使有大師開示我們:不如人意便是人生,我們仍然不免怪罪自己不夠努力。幾乎沒有人提醒過我們:努力、奮鬥並不保證成功。冷冰冰的事實是,許多人都很努力,卻不能成功。時也運也命也,便是針對這個現實編造出來的說法。
但是時也運也命也不只是失意人的安慰劑,還有它的積極面,談論的人也不多,那便是:成功者的責任。無論爭取權力、財富、聲名,勝利者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奮鬥嗎?如果失敗者也非常努力,只是時運不濟,無法達陣,那麼成功者呢?同樣的邏輯不是也可以套用嗎?成功便與時、運、命無關嗎?
個人願意努力,可能是站得高、望得遠的結果
對這個問題,已故哈佛大學哲學教授羅爾斯做過深入論證,得出令人意外的結論:幾乎沒有人能夠在道德上當之無愧地享有世俗功業帶來的一切利益。理由正是:他們的成就未必完全源自主動、主觀的努力。另一位哈佛大學哲學教授桑德爾,在長銷書《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以專章討論了羅爾斯的論證,精簡扼要。(第六章)他以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與職籃天王麥可·喬登為例,反駁羅爾斯:即使兩人天生異稟,他們的成就仍然是千辛萬苦換來的。因此他們富可敵國,足為世人楷模。可羅爾斯不同意:個人願意努力,可能是站得高、望得遠的結果。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並全力以赴,是幸福家庭和社會環境創造的願景。
用不著說,努力的意願受天賦與選項的影響。天賦越好的人,越可能自覺地努力。
有趣的是,桑德爾說,每次他在課堂上說到這裡,都有許多學生提出異議。例如他們認為自己能進哈佛,是皇天不負苦心人,而不是因為時也運也命也。於是桑德爾當場舉出了一個證據,想說服同學他們也許不全靠自己的努力。他問現場同學:有多少人排行老大?
排行與性格的關係,是吸引人的話題,與星座一樣受歡迎,幾乎人人都知道一些,足以振振有辭,煞有介事。據說老大通常比較敬業,賺的錢比較多,以世俗標準而言比較成功。據說有些科學報告證實了這個印象。因此桑德爾調查同學的排行,師出有名。結果,每次總有75%~80%排行老大。桑德爾認為,這不妨視為「長子效應」的證據,也就是說,那些同學為了取得哈佛入學許可,即使花費過極大的心力,也是身為長子的利基促成的。努力很重要,努力的動力更重要。
哈佛學生中排行老大的人較多
可惜這麼重要的結論卻必須依賴一個不可靠的論證:桑德爾的學生,總有75%~80%排行老大。這個數字能證明什麼?首先,桑德爾沒有舉出相關數字,以彰顯75%~80%是異常的。二流、三流、或野雞大學收的學生,長子的占比如何?如果它們的長子比例不等,而且與哈佛有顯著差異,桑德爾的說服力才比較強。
其次,那些哈佛學生來自什麼樣的家庭?他們的母親生了多少孩子?根據社會學調查,社經地位高的家庭(父母有錢、受過良好教育),子女較少。因此哈佛學生中排行老大的人較多,也許反映的只是他們的家庭背景,不多也不少。
至於現在才接觸《正義:一場思辨之旅》這本書的讀者,更要注意的是後續的發展。本書出版於十年前(2009年),中譯本2011年。可是2015年,也就是4年前,一個德國團隊利用德國、英國、美國的資料,檢驗了傳說已久的「排行效應」,報告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同時,兩位美國心理學家受邀評論,指出那篇報告是針對「排行效應」最完整的調查,各方面都無懈可擊。德國團隊的結論是,「排行效應」並不存在。排行對人格的影響,即使在統計學上有值得報導的數字,親如家人都未必察覺得到。
不過兩位評論人對於「排行效應」傳說是否會因而遭世人遺忘,並不樂觀。他們發明了一個類別──殭屍理論──專門收容流傳已久、可是已被嚴謹的研究否定了的說法。它們就像傳說中的殭屍,死而不死:科學執行了死刑,大眾卻捨不得,繼續在茶餘飯後傳說。
有趣的故事才能取代另一個有趣的故事
當然,大眾未必那麼理盲。評論人指出:「排行效應」之所以口碑載道,特別是「老大效應」,是因為它符合我們的生活經驗。老大與老二至少相差一歲。而幼兒發育過程可分為許多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可觀察、測量的指標。因此在我們的印象中,老大總是成熟、穩重。這個印象至少可以維持到青春期。等到孩子長大了,我們對他們的看法,又不免受制於往日的印象。再加上流行傳說的引導,使人更不易擺脫成見。更麻煩的是,有趣的故事才能取代另一個有趣的故事。戳破大家津津樂道的傳說,本身不是有趣的故事。
此外,流行傳說的認知功能也不可小覷。在陌生的環境,遇見陌生的人、事,即使是莫須有的繪聲繪影都可能指引我們注意有意義的資訊。
話說回來,說起「道德上當之無愧」,最莫名其妙的大概就是但丁《神曲》中關在地獄第一圈的那些人了。他們的名冊不啻西洋上古史名人榜:哲學家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斯多德;軍事英雄如海克特(《伊里亞德》中的特洛伊王儲)、凱撒;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斯、醫聖蓋倫、數學家歐幾里德、天文學者托勒密;以及詩人,包括但丁的地獄導遊維吉爾,還有荷馬等人,族繁不及備載。
他們絕大多數生活在耶穌出生之前,從未聽聞山上寶訓。根據但丁理解的基督教神學,他們在生前沒有受洗,臨終沒有懺悔,死後就無法進入天堂。只因生不逢辰就永遠禁錮在地獄裡,將心比心,還有更不公平的事嗎?
西洋文學典律有「詩的正義」一說,就是想藉文學撫慰人心之不平: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但丁為了宗教而犧牲了詩人天職,難怪達爾文會義憤填膺的拒絕這樣的宗教了。
王道還(王道還提供)
作者小傳─王道還
台北市出生,從小喜歡閱讀,但是從未想過寫作,因為小學五年級投稿國語日報兩次皆遭退稿。大學三年級起意外接到翻譯稿約,以後寫作亦以翻譯為起點(意思是抄襲)。在思想上,對於「思考」產生全新的認識,是在高二暑假讀了《西洋哲學史話》(台北:協志工業出版)、《相對論入門》(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兩本書。從高一起就對演化生物學發生興趣,後來以生物人類學為專業可能並非偶然,可是對科學史、科學哲學的興趣從未間斷。
按讚加入《鏡文化》臉書粉絲專頁,關注最新貼文動態!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9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