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1 06:00 臺北時間

【語言S03E01(上)】語言學家告訴你,為什麼反對「雙語國家政策」、「英語畢業門檻」才能學好英文

mm-logo
生活
英文固然重要,但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只要一談到英文價值觀都轉換了。
英文固然重要,但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只要一談到英文價值觀都轉換了。
好好玩系列知識型節目,全新一季節目從8/29(四)早上6:00開播啦!除了保有原有的老班底外,也加入了最新的《大腦好好玩》哦!週四為《哲學好好玩》與《大腦好好玩》隔週播出,週五為《心理學好好玩》與《語言好好玩》,都以全新面貌及更多元的形式播出,每天睜開眼睛、戴上耳機,就能把知識輕鬆帶上路。
本季的第零集節目預告與第一集將同天播出,歡迎大家與我們更密切互動!
“「英語很重要,但並不是對每一個人都重要」,每個人應該依照自己的需求、價值判斷來選擇自己適合、學習的語言。人生中的選擇太多了,語言只是其中之一。因此,要珍惜教育體系提供的英語教學,而除了教育要求的英語基本能力之上,每個人應該自行決定英語能力(甚至是其他語言)究竟有多重要,才是學好任何事物的最佳態度。”

【語言S03E01】語言學家告訴你,為什麼反對「雙語國家政策」、「英語畢業門檻」才能學好英文(上)

【語言S03E01】語言學家告訴你,為什麼反對「雙語國家政策」、「英語畢業門檻」才能學好英文(下)

《語言好好玩》第三季第一集重磅請到了政大語言所與心智大腦與學習研究中心的特聘教授何萬順老師。如果平常有關注語言教育相關議題,應該會很常看到何老師的身影──從「語言癌」、大學廢除英語畢業門檻、廢除二一政策,一直到台灣的語言教育政策、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的爭議,老師都以語言學家的立場和專業來理性地討論這些議題。
何萬順老師是個大寶山,這次訪談最終決定因應即將來臨的總統大選,談比較嚴肅的語言政策議題。本次將以「英語納入第二官方語」的議題出發,廣談台灣語言教育的諸多政策,節目尾聲老師也以第二外語學習應該有的態度,教導大家學習外語的正確心態。受限於篇幅,這次的訪談將以大意形式呈現,但有相當多精采論述、舉例只有在Podcast才聽得到,請一定要收聽哦。

「怪獸」與「聖獸」:臺灣人對待英語的最大問題

無論是大學生被迫考英語檢定做為畢業門檻,抑或是賴清德當院長時提出的「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政策,其實都反應了臺灣社會對於西方強權,及其伴隨的語言(英語)的兩種情緒反應──「焦慮」(深怕自己英語不夠好,不能在這社會上出人頭地)及崇拜。何萬順的座右銘是「平平是人」,我們也應該這樣面對語言:每個語言在宇宙中,價值與地位完全平等。因此學習外語、制定語言政策時,必須公平、客觀、理性地分析、理解語言的價值何在;過度妖魔化、誇張或美化語言,對於推動語言政策或學習都是極端不利的。
先以英語畢業門檻為例。大學身為教育者,並沒有教導學生應如何應試;另一方面,目前學生被迫考的英檢都只著重在「聽」、「讀」兩技能,並未顧及「說」、「寫」方面。更何況,臺灣各大學對於英檢的門檻非常兩極(TOEIC最低225,有些則要750)。當教育者沒有引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卻又逼迫他們考試,其實是「愛之,適足以害之」。目標設定正確,才能規畫正確的路徑。以大學生來說,學校不應該替學生去設定目標,應該要提供良好的英語教育以及英語自學的能力,學生若真的有需要,再依自己的需求去選擇適合的英語能力檢測。
「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涉及的層面更廣。好消息是,雖然賴清德在當行政院院長時提出了這個政策,但在「臺灣語言學學會」、「臺灣語文學會」許多語言學家的努力下,現在已不會在官方文書上看到「官方語」之類的字眼;然而,它現在以「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掩飾,實質上目的只是推動「單語」(即英語),仍無法擺脫將英語視為「怪獸」和「聖獸」的潛在自卑心理。
在現實上,臺灣並不是單語、雙語國家,而是「多語國家」。「多語」包含了臺灣華語、臺灣閩南語、臺灣客語以及原住民各語言,但目前並不包含「英語」。去年通過的《國家語言發展法》,「國家語言」是以概念式的方式界定,包含「臺灣固有族群使用的自然語言及手語」,其中當然不包含英語。「2030雙語國家政策」不符合現實上臺灣的「多語」現況,也背離了《國家語言發展法》的政策,因此即便很成功地推動了英語,臺灣仍然改變不了是個「多語國家」的現實。此政策不但很難實現,更潛移默化地展現執政者認為「英語的重要性超過其他語言」的價值觀;而臺灣居然也有87%的人接受這樣的想法。何萬順表示,要真的愛臺灣,至少要承認臺灣的「多語」現況,並發揚臺灣固有的語言與文化。

香港、新加坡能,我們為什麼不能?

許多人會將臺灣的語言現況、願景與香港、新加坡比較,這其實有很大的問題。從歷史來看,臺灣不像新、港被英美國家殖民過。即使香港被英國殖民百年,他們的語言政策仍可以是「兩文三語(中文、英語書寫,粵語、英語、普通話為口語)」。如今若選擇以英語作為官方語,不免陷入了一種「被殖民者」的心態。過去被殖民國家之所以會將殖民者的語言列為官方語,是希望提高自己的身價、接近殖民者地位;但從未被英美殖民過的臺灣為何要將英語列入官方語言?臺灣基於本土的價值設立了《國家語言發展法》,卻又因為對於英語的崇拜和焦慮而推行雙語政策(實質上是推動一定的英語化),其實反應了自己對於文化和語言上的自卑。
目前世界有56個國家過去被英、美殖民,後來將英語列為官方語或第二官方語,但他們在歷史上都與英、美有淵源。這些國家幾乎都不是世界強權,臺灣並不會因為將英語列入官方語而有更高的國際地位
實務來看,2030雙語國家不是夢?
若從實務的角度來看,臺灣是否有可能在2030成為雙語國家呢?何萬順以最近公投法修正草案會議為例。未來提出公投案時需要符合「我國語文的文法」;而《國家語言發展法》第十一條規定「國民參與政府機關(構)行政、立法及司法程序時,得使用其選擇之國家語言。」未來若有人真的使用了臺灣華語以外的「國家語言」來提出公投案,應該如何處理呢?在草案也提出了「不得使用外國文字」,那若有人要使用英語來提案,又該如何應對呢?
再以實際教學來看。許多地方政府希望推行雙語政策,到底小學有多少課程能真以全英語教學?倘若從未學過英語的學生要用英語學數學,必然是增加學習「數學」的負擔。。而「母語在家學,學校教英語」,背後其實就是英語至上的價值觀,讓學生、老師產生了階級之分,這並不是健康的教育態度,更不利於學生學習。因此就實務層面來看,在短短十年就要達到全面雙語化,基本上是不可能達成的目標。
媒體的報導也反應了臺灣人「英語至上」的語言價值觀偏差──只要和英語相關的政策就一片歌頌,與原住民語、東南亞語言的相關議題就會被大肆報導批評。十九、二十世紀英、美的影響力,使得英語成為當今市佔率最高、最通用、勢不可擋的語言。一個對自己文化有自信的國家會接受這個事實、承認英語的工具性,但不會因此減損、貶低自己語言的價值。何萬順觀察後發現:「臺灣過去幾百年都是處於次等文化的歷史現況(被殖民或半殖民),因此本土的語言都比殖民者的語言來得劣勢。現在即使政治上可以自己當家作主,但文化和潛意識上的尊卑心態卻跟不上;所以當面對一個強權語言時,就容易賦予它一個其實沒有的崇高地位」。若要改變對於英語這種不健康的態度,必須要很誠實的檢視自己的價值觀。

學好外語不能靠檢定

前陣子因應新南向政策,許多新南向語言將會列入國小的鄉土課程,引發了很多家長焦慮。教育部馬上出來聲明:這只是增加選項,並不會增加時數。過去鮮見家長抗議英語時數太多,只見對於本土語言課程時數有意見;這樣的態度顯示了人們價值的選擇。
人常常會陷入「魚」與「熊掌」應該如何選擇的兩難;但在做出選擇之前應該先問「魚與熊掌有沒有可能兼得」?何萬順認為:確實可以兼得,只是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與代價。樂觀來說,學語言就像學樂器一樣,會的語言越多,再學新語言的難度就降低了;然而,人的時間有限,價值選擇是無可避免的問題。只要你的選擇是基於理性而非恐懼、焦慮,就可以很坦然地辯護、論述自己的選擇。因此,臺灣的教育、政策要如何安排各語言的比重,應該交由臺灣人民自行討論、決定;但臺灣目前相當缺乏公開的討論。以個人而言,要選擇哪種語言來學習,可以與家人、朋友或是自己對話,確認哪一種語言對你來說最有價值、最為重要。
何萬順也點出了臺灣語言政策受到兩個問題所影響,一個是:媒體在心理文化上終究脫離不了「臺灣人」的心態,過度美化英語的重要性、醜化臺灣人的英語能力;另一個則是:媒體甚至大學機構很可能和某些英語公司有商業上的利益結合,過度提高英檢的重要性和價值。
最後再談談臺灣對於英檢的問題。英語檢定有種「重複性」,讓人們覺得只要不斷地考試,便可以證明自己的英語能力有所進步。但何萬順認為單純分數上的進步對英語學習是有害無益的。如果看重英語的工具性而想提升英語能力,應該要讓學習者知道英語的有趣、豐富及實用性,讓他們產生內在動機後進而有自學的能力;若以分數、考試這種外在的方式來督促學習者學好英語,因為它的宗旨與目的都是錯誤的,反而有害學習。身為家長、教師,提供好的教育內容、提升學習者的內在動機,才是讓他們學好語言的不二法門。
何萬順表示,他之所以會反對英語畢業門檻、設立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就是因為英語真的相當值得學習;它有很強的工具性,也能獲取很多世界第一手的新知,因此更應該要以理性的態度去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
「英語很重要,但並不是對每一個人都重要」,每個人應該依照自己的需求、價值判斷來選擇自己適合、學習的語言。人生中的選擇太多了,語言只是其中之一。因此,要珍惜教育體系提供的英語教學,而除了教育要求的英語基本能力之上,每個人應該自行決定英語能力(甚至是其他語言)究竟有多重要,才是學好任何事物的最佳態度。
這次和何萬順老師討論的內容相當地精采,受限於篇幅無法全部寫出來,請大家務必要去收聽Podcast,才能聽到最精采的論述和獨家的例子哦!也歡迎隨時來鏡文化粉絲專頁與我們互動,聊聊你聽完這一集的想法哦!

聽「知識好好玩」聲音頻道

「知識好好玩」於每週四、五播出,讓大家每天睜開眼睛、戴上耳機,就能把知識輕鬆帶上路!週四為《哲學好好玩》、《大腦好好玩》隔週播出,週五為《心理學好好玩》、《語言好好玩》。請搜尋「知識好好玩」並訂閱,就可以掌握我們最新的一集囉!

🕺想聽更多聲音節目?

2019年十月鏡週刊推出全新語音網站《鏡好聽》,內有更多新頻道「記者手札」、「新聞幕後,記者說」、「知識好好玩」、「鏡文學」、「鏡文化為你朗讀」,讓我們的聲音,陪你度過各個你通勤、跑步、洗碗的零碎時間。最多獨家更新內容只在:https://voice.mirrorfiction.com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2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