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調查, SARS疫情發生時,行政院在2003年3月27日公告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當時國內口罩也是一罩難求,輿論因而抨擊國產口罩已嚴重不足,卻還有超過一半以上供出口,無疑助長市場炒作,經濟部國貿局於是在當年5月14日、政府公告SARS為法定傳染病的一個半月(約48天)後,才宣布禁止口罩出口。
官員表示,這次武漢肺炎來襲,行政院快速宣布禁止口罩出口,主要是為穩住國內需求,一來國內口罩量雖尚稱充足,但因疫情肆虐,各國都在搶口罩,在市場機制引導下,一旦國外出高價搶購口罩,便會讓台灣的口罩供給出現缺口,二來則因我國口罩有很大比例從中國進口,但中國境內因疫情自顧不暇,已無餘力出口口罩,台灣禁止出口即可替補可能出現的口罩缺口,一旦國內需求滿足後,接下來才能評估是否援助他國。
果不其然,儘管國內疫情並未擴大,但民眾仍爭相搶買口罩,導致缺口無法弭平,包括經濟部、國貿局等單位,對口罩數量的掌握及短缺狀況,一直到農曆春節收假後仍未解決,各通路幾乎看不到現貨在架上,成為蘇內閣防堵疫情的民怨破口,為此,政院也明快宣布,將出資2億元購置設備、建立60條產線,日產能將提高600萬副達1,000萬,是目前的2.5倍,同時,為了解決搶口罩的爭議,行政院並在3日宣布採「實名制」發放,盼分階段徹底解決口罩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