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漫節起源於2017年,由台北市漫畫工會主辦。第一屆主題為「台灣368鄉鎮明信繪」、第二屆為「美食神獸錄」、去年第三屆以「超級英雄」為主題,廣邀創作者投入IP創作,打造一個讓台灣漫畫家被看見的平台。第三屆更從以往的單幅作品進展為具有「故事性」的作品,參展者至少得完成故事大綱及人物設定稿,並邀請國內外漫畫平台進行媒合,已經有部分創作者獲得與漫畫平台合作的機會。
為推動台灣原創漫畫內容產業及跨域發展,文化部自107年起於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設置「漫畫輔導金」,開放民間申請,並召集來自各產業的評審進行審核,今年1月22日公布109年度的補助名單,台漫節未獲青睞,賴有賢在「斷炊」的情況下宣布停辦第四屆台漫節,引起不少人關心。還有創作者留言表達對台漫節的感謝,表示當初是因為參加台漫節才有勇氣走漫畫這條路。
台漫節零補助 「文化部都支持卻不能延續」
賴有賢在接受本刊採訪時表示,當初是有感於台灣原創漫畫需要舞台,且台灣的動漫節仍以日本當紅的授權漫畫居多,才有創立台漫節的想法,標榜唯一以台灣原創漫畫為主體的漫畫節,「這是二、三十年來沒人敢做的一塊,因為太難做了。」
「我當初對台漫節的期許是五年打下基礎,因為從無到有最難,這需要時間與認同。」他回顧台漫節的歷程,第一屆沒錢沒資源,全由漫畫家自主布置展出,「第二屆跟第三屆每一年都在進步,連文化部的官員也很支持、認同。」但賴有賢話鋒一轉表示,他真正失望的不是沒有補助,而是態度問題,「連文化部官員都認同的理念,為什麼不能延續下去?而任由這樣的評審機制把台漫節三年的心血一刀斬斷。」
他強調,台漫節前三屆一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已經在經費少的情況下盡力做好,「我們需要給它時間,它剛學會爬、剛學會走路,你不能一刀就說這樣不行,然後『零補助』。」他也表示,補助的錢不是全部拿來辦展,而是分一半作為創作者的創作費,去年「超級英雄」的IP創作就是如此進行。
補助強調「跨界、跨領域」 賴:有待商榷
賴有賢也闡述台漫節的價值,「相較動畫,漫畫是投入成本相對低,就能顯示出具有未來性或潛力的IP,是最可以創作新IP的火車頭,讓漫畫家產出原創內容是最重要的。」他表示,經過時間讓作品的厚度增長,形成一個有價值的IP後,才會從這個IP去做跨界的發展。他並從近年前瞻計畫的補助方向觀察,文化部似乎太強調「跨界、跨領域」的合作,「還沒有知名度或是新的作品就急於要用跨界的概念去凸顯,我覺得有待商榷。」
賴有賢指出,有潛力的IP需要時間讓它成長、圈粉,「粉絲才會期待你動畫化,甚至去買你的周邊,不是一蹴可幾。」在政府預算有限、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動畫跟漫畫的成本比例差很多,你只要跨一個動畫,基本上漫畫的補助就被壓縮,一定會有排擠效應。」
賴有賢也表示,文化部近年對台灣ACG產業的支持有目共睹,他也相當感謝,但文化部是制定政策的部門,應該要有政策面的整體論述跟方向規劃,「未來的補助金就是這麼多,我們哪幾塊應該要怎麼用?跨界這一塊會不會去壓縮到原創這一塊?都可以讓文化部去做思考。」
文化部則對此表示,鄭麗君部長已經請本部人文及出版司向賴理事長表達關心並討論相關事宜,文化部感謝工會在推廣台灣漫畫的努力,會持續支持工會漫畫推廣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