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安瑾(Diane Tsai)的父母都是台灣人,她在美國出生不久便舉家遷回台灣,6歲又和家人搬到美國。成長過程中她一直很喜歡寫作和攝影,高中因上了採訪相關課程,從此愛上新聞學。當時她立下志願,要成為一名雜誌撰稿人。
考上西北大學麥迪爾新聞學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Medill School)後, 蔡安瑾選修了影片製作課,發現影片更可完美結合她喜愛的兩樣東西,亦即用視覺去說一個好故事,透過影片呈現別人的經歷和觀點。進一步她發現,藉由長度剛好的影片,能適度詮釋新聞故事的細節,很適合放在社群網路與眾人分享。
當時校方提供幾個實習單位供學生申請,蔡安瑾把握機會,先以實習生的身分進入《時代雜誌》,拿到大學文憑後,又不屈不撓說服社方僱用她為正式員工,並於7年前進入影片部門,開始製作紀錄短片和影片。
2016年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成為美國第一個由大黨推派的女性總統候選人,蔡安瑾被派去報導希拉蕊勝出的造勢活動,使她得到靈感,想製作一系列影片。
「當時我們想表揚其他在不同領域突破屏障、出類拔萃的女性。尤其希拉蕊後來沒選上總統,我們覺得女性會更渴望聽到相關故事,得到啟發,謹記女性在歷史上已取得的進步。」蔡安瑾說,為了找到具代表性的人物,挑選名單時,盡可能在職業、種族和年紀上,呈現美國女性的多元性,並以系列影片的方式推出,讓不同年齡層的女性都可以找到認同對象。
初期製作預算很少,她和同事一人採訪,另一人負責操作兩台攝影機,壓力很大。
蔡安瑾和同事史賓瑟芭卡拉(Spencer Bakalar)在前置作業上,花很多時間挑人選、找資料,研讀受訪者過往的訪談內容。隨著這個採訪企劃的規模愈來愈大,單靠兩個人已很難駕馭,「我們很幸運獲得研究員和其他記者協助找資料、擬訪綱。」
初期製作預算很少,因此大部分時間只有她和史賓瑟2人, 1人採訪,另一人負責操作2台攝影機。她坦言:「這狀況不是很理想,我希望至少有4個人,尤其有這麼多名人,壓力很大,且時間很少。」
《TIME Firsts—先鋒女性》最初的構想,就是要同步推出平面報導和影片。分工上,她和史賓瑟先一起討論適用所有受訪者的模式,也請圖像師替她們設計動畫。擬訪綱之外,蔡安瑾和史賓瑟會分別負責拍影片和訪問,兩人有時互換工作內容。甚至初期拍回來的幾支影片,也由她們自己剪接。
連同平面攝影記者只有3個女生的製作團隊,就這樣為了採訪東奔西跑、包辦所有工作。隨著案子愈來愈大,以及很多受訪者是名人,其他同事也開始參與,預算變得較多,她們才有餘裕找助理或助理剪輯師等。
但她強調,擁有這麼多支援是很少見的。很多時候在策畫一個採訪時,如果企圖心大於預算,最終還是得自己想辦法解決。
拍攝的過程中,最大挑戰是我們要四處跑,加上時間有限,且受訪者都是很忙的知名人士。
「通常《時代雜誌》製作的每支影片,經費都來自編輯部的預算,僅規模較大的企劃案有贊助。《TIME Firsts—先鋒女性》的情況較特殊,是因為愈做愈大,到拍攝後期才獲得贊助。」蔡安瑾估計,最後連同其他部門的幫助,大約有20人一起參與整部片的製作,耗時1年多完成。儘管後期已有支持,她坦言拍攝過程中,這麼小的團隊卻要完成如此規模的採訪,仍是最大挑戰。「尤其我們要四處跑,加上時間有限,且受訪者都是知名人士。」
美國在台協會邀請蔡安瑾隨《TIME Firsts—先鋒女性》訪台,她出席多場映後座談會,分享拍片甘苦。被問到與名人接觸、哪一位最令她印象深刻時,她透露,與美國知名電視主持人歐普拉(Oprah Winfrey)的會面很特別。
蔡安瑾回憶,當她們3、4個女生走進歐普拉洛杉磯的辦公室,遠遠看到她從走廊另一端過來,心想不知她當下反應會怎麼樣。畢竟她是名人,而名人通常很忙。不過,歐普拉看到她們後,特別停下來打招呼:「嘿,妳們準備好訪問我了嗎?」毫無架子,還願意花時間與她們寒暄,她覺得很棒。
至於她個人深受啟發的受訪者,則是美國民主黨籍夏威夷州聯邦參議員廣野慶子(Mazie Hirono)。廣野慶子是首位當選美國參議員的亞裔美國人,身為亞裔移民,蔡安瑾在她身上彷彿看到自己的故事。
她說:「廣野慶子讓我以更開放的態度看待人生,如果我小時候就知道這號人物,也許會對從政感興趣。她讓我領悟到有學習的榜樣是很重要的,也見識到背景與我相似的人,也能對社會有影響力。」
蔡安瑾 激勵女性
- 1990年生於美國紐澤西州,西北大學麥迪爾新聞學院畢業
- 《時代雜誌》影片製作人
- 代表作:
- 2018年《2017年度風雲人物系列影片:打破沉默者》
- 2017年《TIME Firsts—先鋒女性》《Evidence of Things Uns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