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在《哈佛商業評論》的文章裡說,歷史一再證明,個人和群體在最惡劣的情況下,往往展現最大的同情和同理心,相互提供幫助。
他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美國知名作家索尼特(Rebecca Solnit)寫的《地獄打造的天堂》(A Paradise Built in Hell)。這本書的作者研究了幾個世界重大的災難——舊金山大地震、一九一七年加拿大哈里法克斯大爆炸、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民眾們在災難當下所做的即時回應。她說:「災難的歷史告訴了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社會的動物」,在悲劇發生的時刻,「緊急狀況會讓我們做出利他的、勇敢的行動,來解救我們的鄰人」。
另一個例子則是泰勒見證到在卡崔納颶風期間,美國的漢考克銀行(Hancock Bank)所體現他所謂的「企業的英雄行為」。
他說在風災期間,在密西西比州的墨西哥灣區,連續幾星期甚至幾個月民眾生活陷入困難。不只是糧食、衣物等陷入短缺,更要緊的是居民根本沒有錢購買這些民生用品。由於電力中斷,銀行淹水,提款機和信用卡都無法運作,人們甚至沒有辦法領錢。
在這種情況下,漢考克銀行在灣港(Gulfport)的分行員工想出了克難的方法。他們不顧自己家裡也有災難要處理,奔走了當地大約40家銀行分行,清理樓層的廢墟,從銀行抽屜、保險櫃搜尋所有泡水、浸滿污泥的鈔票,把它們裝進塑膠垃圾袋裡。回去之後他們把洗衣機接上了發電機,準備好成排的燙衣架,然後開始名副其實的「洗錢」作業。
之後他們在銀行門外擺上了臨時的桌椅,開始發放現金給有需要的民眾。由於民眾幾乎所有家當都已被水沖走,既沒有身分證,也沒有存款簿。因此銀行職員只能拿一疊白紙紀錄每個人的姓名和提款資料。這場「洗錢」作業裡,銀行總共發出了4200萬的現金。
泰勒說,這種災難中真誠和人性的表現,事實上讓銀行和客戶們都非常自豪。事後漢考克銀行這筆放款重新存回的比例達到99.5%。更重要的是,銀行的之後存款額和資產都出現暴增。許多心懷感激的居民特別到銀行加開戶頭,或是選擇這家銀行來辦理他們下一次的汽車或房屋貸款。在卡崔納風災一年之後,這家銀行存款總額增加了15億美元。銀行所強調的服務和信賴的形象也更加強化。在風災十週年,漢考克銀行更受邀到Nasdaq出席開盤儀式,表揚他們在風災中屹立不搖的韌性。
總而言之,泰勒認為,實用的善行不僅對人彼此有好處,對企業也有好處。在危難時刻對他人的幫助,對自己也會有助益。他引述了休士頓大學魯德教授(Melanie Rudd)說法,她說要做真正純粹利他的行為其實很難,因為「我們做出善行之後,自己也總是會得到美好的感受」。
參考資料:Harvard Business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