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階段台灣組好國家隊,這個階段要打國際盃,跟其他國家一同區域聯防,全面抗疫。」隨著武漢肺炎疫情在全球各地蔓延,總統蔡英文4月1日親自在總統府舉行記者會,指國際疫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疫情永遠不會結束,台灣依然處於險境,光是把國內防疫做好無法阻擋疫情蔓延,國際社會成員必須集結力量,共同克服挑戰。
全球最佳 國際熱議
儘管遭世界衛生組織排除在外,台灣不僅正與邦交國,乃至美國、澳洲、歐盟等疫情較嚴重的國家進行防疫物資合作,同時也與美國、歐盟、捷克陸續發表防疫聯合聲明、著手共商防疫策略。本刊調查,台灣正積極加入抗疫「世界隊」的行列,藉由輸出「台灣模式」成功抗疫的經驗,與其他國家聯手對抗武漢肺炎。
台灣模式遏阻疫情的成果,已成為國際熱議的焦點,「Taiwan can help」(台灣可以幫忙)、「Taiwan is helping」(台灣正在幫忙)更成為網路社群熱門的標籤。
美國國務院四日在推特(twitter)讚揚台灣是防疫的領導者,在全球公衛扮演重要角色,應成世界衛生大會(WHA)觀察員;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則拿台灣與有相似人口規模及地理環境的澳洲相比,分析台灣防疫何以能成「全球最佳」(among the best globally);捷克首都布拉格市長賀瑞普(Zdeněk Hřib)稱台灣經驗給他們很大的啟發;韓國3大報之一的《朝鮮日報》更點名副總統陳建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是「保衛台灣的2個男人」,大讚台灣防疫世界一流。
經驗輸出 物資互惠
據本刊調查,我國用以追蹤、管理居家檢疫或隔離者的「電子圍籬」系統等科技防疫措施,已引起美國、澳洲、歐盟、巴拉圭等至少10國的高度興趣,紛紛向台灣取經;我國整合電信資訊追蹤鑽石公主號疑似感染者的防疫措施,國內也有台大公衛學者正撰文準備投稿國際期刊,同樣要讓台灣經驗輸出海外,為全球防疫貢獻一己之力。
不只如此,我國早在2月上旬宣布打造的90條口罩產線已陸續上線,每日產能上看1千500萬片,可望躍居全球口罩生產第2大國,讓台灣有餘力展開口罩外交,替世界防疫作出貢獻。本刊調查,我方正與美國商談的防疫物資合作與交換項目中,口罩以及電子圍籬系統雙雙成為台灣的「暖實力」,有利後續與美方展開疫苗與藥物等防疫物資合作。
對於台、美正洽商的防疫合作計畫,一名常態參與國安會的高層官員透露,臨床治療上,美國吉立亞藥廠研發的瑞德西韋被認為是可能有效的抗疫藥物,但此藥的專利、生產技術都掌握在美方,台灣若想量產,必須透過台美合作,又因台灣的口罩產能、電子圍籬追蹤系統備受美方肯定,雙方未來可能採取以「口罩、電子追蹤系統」換「藥物、疫苗協作」的模式合作。
「你有藥的技術、我有量產的技術,雙方就可合作,這就類似晶圓代工的概念一樣。」這名高層人士說,只要美方點頭,願意與我合作,台灣就可取得包括藥物的配方、製程、參數,後續即有能力量產瑞德西韋;此外,用以治療輕症、預防演變為重症的藥物「羥氯奎寧」(HCQ),台灣已是全球主要輸出國之一,此也是我方與美國合作的防疫籌碼。
技術轉移 多國取經
疫苗合作上,這位政府高層透露,美方現有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台灣則有高端、國光2間疫苗大廠,目前都有能力生產50萬支疫苗,未來要增產到2千萬支,是絕對沒問題的,再加上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實力,台美可採供應鏈方式合作,替防疫長期抗戰作好準備,若一切順利,疫苗進度最快年底露曙光。
加入世界隊與全球共同抗疫,最引起他國高度興趣的還有我國的科技防疫措施。本刊調查,包括美國、澳洲、歐盟如瑞士、義大利,以及印尼、越南、卡達、沙烏地阿拉伯、斯里蘭卡,乃至我國的邦交國巴拉圭,至少已有10個國家分頭向我政府或中華電信等業者接觸,希望向台灣借鏡這套技術。
其中,巴拉圭已透過外交管道與我方接觸,從台灣入境檢疫系統的電子表單如何銜接後台資料庫、到後續居家檢疫或居家隔離所採用的電子圍籬技術,都想「整套移植」,盼能取得我國科技防疫的關鍵程式碼;澳洲近期也將派人來台了解系統的技術細節;以色列雖尚未與我接觸,但總理納坦雅胡曾表示,會採取類似台灣的作法,動用網路監控科技對抗這個「看不見的敵人」。
3月31日傍晚,本刊直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資訊組長、行政院資安處長簡宏偉帶著筆記型電腦,出現在身兼行政院資安長的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辦公室,報告最新疫情監測狀況,電腦螢幕上秀出的,正是這套引起各國興趣的電子圍籬系統監控後台,畫面上不僅有居家檢疫、隔離的即時全國人數,還可依縣市查看各地人數及確診病例數;不只如此,就連系統自動發出告警簡訊的人數、甚至多少人關機,都一覽無遺。
資料整合 雲端串聯
簡宏偉表示,許多來取經的國家原以為,台灣是全面使用GPS技術追蹤疫情,但其實政府並非抓取GPS的精確定位資料,而是與電信業者合作,只抓取、彙整業者為了改善電信訊號而掌握的手機電信訊號,好處是可以瞭解一定範圍的行蹤,又能夠兼顧民眾的個資及隱私。
對於各國紛紛前來取經的科技防疫系統,陳其邁接受本刊採訪時表示,技術上要執行都不難,關鍵在於資料的整合跟連結;台灣實施全民健保以來已建置完整的就診資料庫,加上移民署入出境資料電子化,搭配這次因應疫情設計推出的電子圍籬系統,多方雲端資料大數據相互勾稽、串聯,才是這套系統成功的關鍵。
台灣靠獨創的電子圍籬系統獲得國際關注,原因在於17年前SARS的防疫經驗,讓我國對這次疫情的預判提高警覺,加上行政院長蘇貞昌「衝衝衝」的明快決策與執行力風格,使跨部會能在第一時間快速整合,「這個團隊已經被院長訓練成只要一個指令下去,就會全部動起來!」一名參與防疫決策的官員形容。
防疫國際合作 台灣模式大輸出
科技防疫向台取經:美國、澳洲、歐盟(瑞士、義大利)、印尼、越南、卡達、沙烏地阿拉伯、斯里蘭卡、巴拉圭
防疫策略國際合作(含疫苗、藥物):美國、歐盟、捷克、澳洲
防疫物資交換與捐贈:繼先前宣布台灣每週10萬片口罩換美國30萬件防護衣原料,額外再捐美國2百萬片口罩;捐歐盟及會員國、英國、瑞士共7百萬片口罩;捐邦交國1百萬片口罩、國產熱像體溫顯示儀84台和額溫槍
3度改版 精確追蹤
陳其邁說,有了之前SARS經驗,當中國首度傳出不明原因肺炎疫情時,蘇貞昌立即在去年12月31日指示召集跨部會開會,定調此不明肺炎會是「類SARS」事件,當天即宣布實施登機檢疫,入境第一關就先守住;後續從疫情發展進一步分析發現,SARS是發燒才有傳播力,但武漢肺炎病患不見得會發燒,若只過濾發燒者,只能切斷一部分傳播鏈,因此當機立斷,把防疫重心放在邊境管制以及具旅遊史民眾的精確追蹤。
正當全國民眾農曆春節忙著與家人團聚時,行政院團隊已悄悄展開這套電子圍籬系統的規劃與布建。為了解決第一線醫院無法判斷就診者旅遊史的難題,大年初一、1月25日當天,陳其邁一通電話打給健保署長李伯璋,指示研議健保卡以及入出境資料的整合,最後只花了一天半,大年初三系統就上線,只要曾有旅遊史的民眾至醫院看診,健保卡一插,就能清楚顯示,這是整套科技防疫系統的先聲。
然而基層醫療院所陸續回報,一旦民眾不帶健保卡就診即可規避旅遊史,可能使防疫出現漏洞,政院團隊循蘇貞昌過去處理「非洲豬瘟」的模式,打破跨部會各行其政的藩籬,由陳其邁在大年初四(1月28日)迅速召集衛生福利部、內政部、法務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等首長以及電信業者,在行政院開會研商解決方案。
當天會議上跨部會立即排除法制、技術等難題,拍板成立「電子防疫服務平台」,並由電信業者趕工在一天內備妥2千支防疫手機,隔天首度推出「電子圍籬1.0」,透過電話、 LINE訊息和定位系統掌握8名確診者共460名接觸者的行蹤,這款手機只開放LINE與電話功能,以便與管理者視訊通話,確保檢疫對象能待在家。
為了提升檢疫效能,讓追蹤更為精確,2月16日再升級為2.0版,推出「旅客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電子化系統」,民眾入境時只要掃描QR Code,就可輸入健康資料並收到健康申報憑證的簡訊,入境時只要出示手機的憑證即可快速通關。
手機定位 鎖定監控
隨著居家檢疫、隔離者人數漸增,3月18日指揮中心再宣布啟動「電子圍籬智慧監控系統」,也就是目前正實施的電子圍籬3.0版,整合前階段的入境檢疫、手機電信訊號定位系統,透過居家檢疫或隔離者所持手機的基地台定位,只要離開檢疫範圍,系統就會自動發送「告警簡訊」給當事人及民政、衛政單位與轄區警察,若手機關機,轄區員警就會登門拜訪。
這套電子追蹤技術首次被國際關注,便是用在鑽石公主號的接觸者追蹤上。本刊調查,台大已有公衛學者正動筆將這次的科技防疫經驗撰寫成研究論文,準備投稿至國際期刊,盼供各國防疫借鏡。
對此,陳其邁透露,當時為找出下船的3千人在台行蹤與接觸史,他給簡宏偉出了考題:「你有辦法畫出這3千人的足跡嗎?」簡馬上找了電信業者合作,透過電信訊號將3千人的足跡交叉重疊後,一天內就撈出51個北北基熱點。後續不但用手機發送國家級細胞簡訊向民眾示警,系統還將2支手機訊號疊合超過15分鐘以上的人,列為可能的接觸者,最後註記了62萬人,並一路追蹤健康狀況達28天,其中有2萬人發燒、肺炎症狀600人和住院者49人,所幸最後全未感染。包括這次清明連假,同樣也利用電信訊號撈出11個旅遊熱點並對旅客發出手機國家警訊。
國際關注台灣模式的防疫經驗,師承副總統陳建仁、台大公衛碩士出身的陳其邁受訪時拿起筆,在辦公室的白板向本刊圖解這次防疫決策的內幕,從邊境檢疫找出確診者、3波口罩措施、保持社交距離等政策背後,都有流行病學作為依據。
他說,流行病學上的R0值指的是,一個傳染病平均會傳給幾人,這次疫情假設1人可傳染給4人,在沒有任何管控措施下,找出確診者就可先讓R0值由4降到2,但後續要想切斷傳播鏈,必須仰賴政府追蹤能力及保持社交距離這2大方向,才能控制傳播率,政府沙盤推演設定的目標,是希望2措施至少都落實50%,如此便可讓R0值由4降低到1、甚至0.85。
社會動員 抑制傳播
陳其邁表示,當追蹤能力愈高、愈能降低人與人的接觸率,R0值就可以降得愈低;台灣從登機檢疫到推出電子圍籬系統,就是希望能夠精確地追蹤可能的感染者,至於大型集會管控、提升口罩覆蓋率到指揮中心推動民眾保持社交距離等,目的都是為切斷病毒可能的傳播管道。
台灣目前居家檢疫、隔離者合計已破11萬人,他坦言,若沒有這套電子圍籬系統,政府恐無能力掌握數量如此龐大的民眾行蹤,我國防疫措施能獲肯定,除了政府快速反應、善用科技整合,也要有人民的主動配合。目前居家檢疫、隔離者,99%都守規矩,「所以這是一套『全社會動員』的系統!」
他說,要特別感謝這些隔離者的配合,才能使我國的防疫工作持續維持一定的水準,並受世人稱羨。
口罩政策藏流行病學推估 3度改版拚75%覆蓋率
我國口罩政策至今已推出3.0版,陳其邁透露,當初擬定口罩政策,是以流行病學的R0值(基本再生數)作為推算基礎,「從流行病學的觀念來看,防疫要讓更多人買到口罩、更方便,而不是一個人可以買到很多口罩」,因此政府的目標就是在任何防疫措施都未實施的情況下,口罩覆蓋率要達到7成5,才能有效降低R0值。
他指出,口罩1.0推出藥局實名制,從數據統計發現,可讓年長者及小孩的口罩覆蓋率達6成,但當時年輕人的覆蓋率僅4成,於是順勢推出口罩2.0採網路預購制,讓年輕人、乃至於整體的覆蓋率都達到6成,現階段2個禮拜9片的口罩3.0,要讓購買口罩更方便,目標就是要使覆蓋率再提升至7成5以上。